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环天星码头

增加 12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中环天星码头 ''' [[ 英语 ]] :Star Ferry Pier, Central),是指由 [[ 天星小轮 ]] 经营,位于香港中环的渡轮码头。码头提供来往 [[ 尖沙咀天星码头 ]] 的渡轮服务,是中环码头的一部分。中环天星码头是约定俗成的叫法,现时提供该 [[ 服务 ]] 的码头为中环7号码头(由天星小轮尖沙咀航线使用)。而中环8号码头则一度供 [[ 红磡 ]] 至中环航线与天星维港游航线使用,目前已经停用,大部分位置已改建为 [[ 香港海事博物馆 ]] ,而西面泊位将于2020年6月28日,随着富裕小轮接办红磡至中环航线而重新启用。而原本提供该服务的码头则为已拆卸的爱丁堡广场码头。
==起源==
第一代码头(1898年-1912年)
1898年,天星小轮正式成立,第一代 [[ 码头 ]] 于干诺道中与雪厂街交界。是 [[ 木结构 ]] [[ 禾秆草 ]] 搭建而成的码头,设计相当简陋。
第二代码头(1912年-1958年)
第一代码头于1912年原地重建,成为第二代码头,位置依旧于干诺道中与雪厂街交界。第二代码头采用了 [[ 维多利亚式建筑 ]] ,上盖以 [[ 钢铁 ]] 建成,用 [[ 混凝土 ]] 桩柱。
第三代码头(1958年-2006年)
随着1950年代的中环 [[ 填海 ]] 工程,码头于1958年再搬至 [[ 爱丁堡广场 ]]
第三代中环天星码头,正式名称为爱丁堡广场渡轮码头,设计以简朴实用为主。码头上设有一个由比利时王子送赠给 [[ 怡和洋行 ]] ,再由怡和洋行转赠给天星的大钟。它是 [[ 香港 ]] 最后一个 [[ 机械 ]] 钟楼[1] 。大钟每15分钟报时一次,是香港所余无几的旧式钟楼之一。码头及 [[ 钟楼 ]] 已沿用49年,为中环的著名地标之一。
受到2003年开始的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影响,码头于2006年11月12日作第三度搬迁至现址,并成为中环码头的组成部分,被编到位于民光街与民耀街交界的7号及8号码头。据 [[ 土木工程 ]] 拓展署发表的消息,爱丁堡广场码头、钟楼、 [[ 皇后码头 ]] 及大会堂码头的位置将会夷平作道路和商厦用途,并于11月新码头启用后拆除。
第四代码头(2006年-)
第四代天星码头 [[ 建筑 ]] 模仿第二代码头,使用维多利亚式建筑。
建筑分为中央大楼及码头两个部分:中央大楼顶部摆放有全新从 [[ 荷兰 ]] 购入的电子仿古钟楼,上层则设有展出天星小轮有关物品的展览厅,并设有多间商铺,地面楼层则是公众休憩用地;八号码头顶层曾经是公众观景楼层,其后封闭进行香港海事博物馆新馆址的改建工程,并于2013年2月26日开放;七号码头顶层则设特色 [[ 餐厅 ]] 。其顶部安装了 [[ 玻璃 ]] 天窗,使 [[ 阳光 ]] 直接进入室内。
新码头在建筑 [[ 设计 ]] 上的评价好坏参半。 ==参考文献==
279,1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