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次編輯
變更
马可罗尼企鹅
,创建页面,内容为“ [[File:马可罗尼企鹅.jpg|thumb|right| [http://www.joytraveller.com/Uploadfiles/Picture/2016-10-13/20161013175115314.jpg 原图链接] [http://www.joytraveller…”
[[File:马可罗尼企鹅.jpg|thumb|right| [http://www.joytraveller.com/Uploadfiles/Picture/2016-10-13/20161013175115314.jpg 原图链接] [http://www.joytraveller.com/ency.aspx?id=79&bid=29 图片来源于行之悦旅行网] ]]
'''马可罗尼企鹅''',又称长冠企鹅、通心面企鹅,企鹅家族中冠企鹅属的一种,与皇家企鹅亲缘最近,马可罗尼企鹅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企鹅,当前共有2400万只。成年马可罗尼企鹅身高约71厘米,重约5-6千克。马可罗尼企鹅拥有很强的潜水本领,但不会飞行。每到夏季时,成千上万的马可罗尼企鹅会游到南极海中,在布满岩砾的小岛上交配、繁殖。主要以磷虾为食,也捕食鱿鱼和小鱼。分布于[[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极洲]]沿岸。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企鹅目
科: 企鹅科
属: 冠企鹅属
种: 马可罗尼企鹅
分布: 南极半岛及亚南极区
身高:51-77厘米
体重:3.2-6.1公斤
食性:主要以磷虾为食
繁殖:每窝产蛋两枚
习性:潜水本领强、有攻击性
==外形特征==
马可罗尼企鹅体重在3.2-6.1公斤,身高在51-77厘米,雄性体型明显大于雌性,但雄性翅膀较小,头顶部有黄色的较长羽毛,眼睛为红色,腹部、胸部和尾部呈白色,头部和脸颊呈黑色或深灰色,背部呈蓝黑色。幼鸟缺乏优雅的头冠,眼睛棕色,体羽和鸟喙黑色。前肢发育成为鳍脚,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宽而短,羽片狭窄而密集,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内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跗间具蹼。上嘴的角质部由3~5个角质片组成。舌表面布满钉状乳头,适于取食磷虾和鱼类等。
==生态习性==
马可罗尼企鹅在海上漂泊数月后,会上岛聚集成群,繁衍后代。每年都会返回到同一片繁殖区,而且经常会返回同一个巢穴,甚至通常都会寻找去年的伴侣。有双强而有力的脚,因擅于跳跃进出而得名,倘若有其它生物企图接近,它们会毫不客气地用坚硬锐利的喙展开攻击。马可罗尼企鹅一般选在陡峭的山地地面上做窝,经常要从海边穿过碎石行进数百米才能到达自己的巢穴,所选之地通常没有鸟类或鸟类很少。和所有企鹅一样,马可罗尼企鹅拥有很强的潜水本领,但不会飞行。马可罗尼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也捕食鱿鱼和小鱼。
==生长繁殖==
通常在亚大西洋地区繁殖。成鸟在十月下旬到达繁殖,在十一月初产卵。它们的巢是由岩石中的泥土或碎石中发现的碎屑制成的。可能会在成千上万的庞大鸟类群中聚集。通常筑巢在石块间的空隙或陡峭岩壁上的洞穴中,繁殖地会很嘈吵。跟所有冠毛企鹅一样,它们会产下两枚卵,当中的第一枚卵较小,生存机会亦较渺茫。卵在33-37天后孵化。雄性育雏并保护雏鸟23-25天,雌性则每天带食物。孵卵和哺育由亲鸟轮流负责,但雏鸟长至约两个月大时,父母便要共同出海才能满足小“大胃王”的食欲。
成年雌性马可罗尼企鹅5岁达到性成熟,每年繁育一次,繁育季节不定,但同一个种群会在同一时间进行繁育。孵化大约需要5个星期,孵化职责分为三班,每班时间大致相等。父母双方在卵生成后,雄鸟先行孵化后第一班,雌鸟单独值第二班。当雄鸟返回值第三个班次,雌鸟出海,并不再返回,直到孵出小企鹅。在孵化期间马可罗尼企鹅总是在白天上岸。有时雏鸟孵化后一个星期才可能等到第一次进食。雏鸟在这个阶段每次的平均膳食约200克。随着小企鹅的成长,需要更多的食物来维持增长。企鹅双亲从捕食区到达巢址的距离最少要40公里。随后企鹅群中的小企鹅组成特有的托儿所。雌雄企鹅将继续照顾小企鹅60-70天时间,直到小企鹅能够独立生存。
24天初哺结束时,小马可罗尼企鹅的羽毛已经变成黑灰色,下体及腹部乳白色。该羽毛有特殊的机能,可以使小企鹅在父母双方均离巢捕食时保持自己的体温,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小企鹅此时的食量达到1000克左右,父母双方都要去远洋为它们准备足够的食物,此时在繁殖地小企鹅会聚集在一起,这样利于敌御天敌和寒冷的天气。
雏鸟约11周龄时长出防水羽毛和长羽毛。此时还没有成鸟的峰冠,只是有几根散射的小羽毛,也不是黄色的,它们有不同于成鸟的黑褐色鸟喙和棕色眼睛。成年鸟大约三个星期在海上觅食。小鸟换羽毛持续大约25天,然后和成鸟一起彻底离开繁殖地,在海上度过冬季。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南极半岛及亚南极区(紧邻南极圈以北的地区),目前至少集中于50处栖息地存有至少216群,包括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三明治群岛,南奥克尼群岛(South Orkney Islands)和南设得兰群岛、[[布韦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极半岛]]等地。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估计为630万对(Crossin等,2013),其中包括企鹅岛(Ilots des Pingouins)100万对,克格伦岛(Kerguelen)180万对,希尔德岛(Heard Island)100万对,南乔治亚岛的100万对和马里恩岛的29万对。在南乔治亚州,1980年代估计有约500万对,到1990年代中期下降到约270万对,到2002年下降到<100万对。火山活动消灭了麦当劳岛上约100万对的繁殖地,尽管卫星图像显示出未识别的企鹅可能正在重新定居马卡罗尼岛(Crossin等人,2013)。希德岛(约100万对)的调查表明,由于一些较小的繁殖地损失而减少。马里昂(Marion)的物种数量减少了30%以上,从1994-1995年的434,000对减少到2008-2009年的290,000对(Crawford等,2009)和2012-2013年的267,000对(Dyer和Crawford,2015年)。克罗泽岛(Crozet)的趋势是未知的,因为自Jouventin(1988)以来没有进行过评估。 1962年至2014年之间,克格伦岛的数量以每年约1.06%的速度增长,此后一直保持稳定。
==知 识==
马可罗尼企鹅1837年由德国自然科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冯·勃兰特(Johann Friedrich von Brandt)命名,它的学名“chrysolophus”取自古希腊语,为“金色头冠”之意,这是因为马可罗尼企鹅头顶上有一束标志性的金色羽毛。 而“马可罗尼”音译自于英文通用名“Macaroni”,这种英文叫法源自于英国探险家,因为在发现马可罗尼企鹅的18世纪,该词泛指一群崇尚意大利文化、生活奢侈、打扮时髦的英国花花公子,应该是马可罗尼头顶上那束显著的金色羽毛与这些花花公子的发型十分相似,因此也得到了同样的名称。 马可罗尼企鹅的另一个名称“长冠企鹅”,同样是根据它们的显著特征——头顶的长长的金色羽毛而来。 在分类上,线粒体和细胞核的DNA证据表明,马可罗尼企鹅是1500万年前从与他亲缘关系最近的帝企鹅分支出来。马可罗尼企鹅与帝企鹅外形十分相似,但马可罗尼企鹅面部为黑色,而帝企鹅面部为白色。<ref>[http://www.iltaw.com/animal/94 马可罗尼企鹅Macaroni penguin]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