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湾海峡隧道

增加 14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台湾海峡隧道 ''' 或台湾海峡桥隧是一项工程设想,计划跨越 [[ 台湾海峡 ]] 连结 [[ 中国大陆 ]] 东南沿海地区与台湾本岛。中国大陆已完成相关评估并径行列入实际规划,但两岸分治,目前实现的可能性极低。而一般多半认为该工程施行难度极大,因为频繁出没的强烈 [[ 低气压 ]] 活动及频繁的 [[ 地壳 ]] 活动,即使竣工也得面对难度极高且花费甚钜的保养维修问题。
根据目前中国大陆规划,每条隧道全长约125公里至150公里,并可能配合人工岛、跨海大桥等等,单条路线估计造价4000亿到5000亿元 [[ 人民币 ]] ,整个计划最终会铺设出高速公路(京台高速)与 [[ 高速铁路 ]] (京台、昆台高铁)。
==历史==
早在1940年代,中国一些 [[ 学者 ]] 就提出修建海峡通道的想法。1987年,张以诚、姜达权等几名学者向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府提交一份报告,建议在 [[ 三峡工程 ]] 之后,开展对台湾海峡和 [[ 琼州海峡隧道 ]] 的论证,并得到邓小平的批示。
1997年,北京 [[ 清华大学 ]] 的吴之明提出修建台湾海峡隧道的构想。1998年,在厦门召开“台湾海峡隧道学术论证研讨会”,有中国大陆、 [[ 台湾 ]] [[ 美国 ]] 等学者参加。此后工程论证开始提上日程。截至2008年,论证会议在中国已经召开6次,在新加坡和美国也召开过会议。
201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的规划方案包括一条122公里长的海底隧道,连接 [[ 福建 ]] 平潭和台湾新竹。
2016年3月5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公布“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内容包含京台高速铁路。
2017年中国工程院已完成隧道设计,2019年将完成可行性评估。规划中的福清至平潭高速公路中的海坛海峡隧道段被认为是台湾海峡隧道工程启动的前奏。
==选线==
设想中的路线方案有三种,截至目前,有两条动线已在 [[ 会议 ]] 中被讨论上,即北隧、中线跨海大桥,北线相对最为容易已纳入国务院正式规划,在平潭预留海底隧道入口的 [[ 建筑 ]] 基地,而中线优先级虽不如北线但也被提出可行性研讨,是因为其地形存在相当优势,但还处于技术验证阶段:
北线:G3 京台高速, [[ 平潭岛 ]] 东澳村-新竹市南寮渔港,全线仅124公里(约68海里),是三个方案中最短的路线,海峡地形的水深也较浅,因台湾北部的地震带较少,历史上亦未发生过超越7级的地震,是专家普遍认可的首选的一期路线。 中线: [[ 泉州市 ]] [[ 彰化县 ]] (或南日岛- [[ 苗栗县 ]] ),长度与北线相当,约127km。特别的是具有跨海大桥的设计,这是因为中央山脉的地形阻挡,避免 [[ 台风 ]] 对桥塔的直接影响,同时在海底的云彰隆起是水浅地区,深度30到50米,地质稳定适合架设桥梁,因而也被选中为二期路网加以纳入论证,而此线中途更可以设一人工岛与交流道,以往南接上往澎湖的支线。 南线:Kokudou 319(China).svg [[319国道 ]] [[厦门| 厦门市 ]] -嘉义县,经烈屿(小金门)、金门至澎湖,然后穿越澎湖水道,连接至台湾本岛,全线最长,约174公里,到达澎湖以南有海底峡谷,隧道水深也需较深,常有5~6级地震,基本已在 [[ 技术 ]] 讨论会中被排除。
==现况==
相较于中国大陆单方面的积极,由于两岸现实政治对立,且事涉台湾安全等因素,在 [[ 中华民国政府 ]] 内部或主流学界与媒体等从未对此构想有兴趣。连接台湾本岛与澎湖间的海底隧道亦纯属构想,除非两岸关系改变,该议在台湾目前现况实现的可能性极低  2016年3月6日,台湾的海基会顾问表示,由于两岸[[政治]]问题,高铁兴建的可能性非常低,修建台海隧道要牵涉两岸间的政治互信
2016年3月6日,台湾的海基会顾问表示,由于两岸政治问题,高铁兴建的可能性非常低,修建台海隧道要牵涉两岸间的政治互信。==参考文献==
39,7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