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桶後越嶺古道

增加 3,43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桶後越嶺古道'''<br><img src="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桶後越嶺古道'''<br><img src="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867/map867.gif"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867/tony0867.html 圖片來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small>
|}

'''桶後越嶺古道'''又稱作'''桶後古道''',<ref>[https://tour.ntpc.gov.tw/zh-tw/Attraction/Detail?wnd_id=60&id=402640 桶後越嶺步道(烏來-宜蘭大礁溪)],新北市觀光旅遊網</ref>是[[台灣]][[新北市]][[烏來區]]至[[宜蘭縣]][[礁溪鄉]]的一條越嶺[[古道]],是烏來山區的四大古道之一(此外有[[哈盆古道]]、[[福巴古道]]、[[西坑古道]])。桶後越嶺步道是一條穿越雪山山脈,從大台北直接進入宜蘭的夢幻步道,而且難度不高,半天就能走完。此外,山友之間相傳的人間天堂──桶後溪在山間蜿蜒,形成急流、短瀑、平潭及淺灘,呈現迴然不同的風情,據說「不至桶後,不知台北溪流之美。」

桶後越嶺步道是烏來山區三大古道之一,是早期泰雅族由雪山山脈地區北上打獵遷移走出的路徑,到日治時代,為了伐木及便於統治原住民,把小山徑開闢成越嶺道路,現已成為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

==人文生態==
桶後越嶺古道為早期泰雅族狩獵的山徑,也是烏來鄉泰雅族的三大越嶺古道之一;1905年日治時期修建從新店屈尺到宜蘭礁溪的「屈尺叭哩砂橫斷工程」,即為桶後越嶺古道的前身。起點為新店屈尺,終點是宜蘭礁溪,期間動員1200人,並面臨原住民激烈抗爭,是條曠日費時才得以完成的路線。桶後清澈的溪流孕育了豐富生命,魚蟹悠游、蜻蜓和各種水生昆蟲群聚,夏季還可觀察低海拔森林鳥類,如五色鳥、翠鳥及鉛色水鶇等,溪畔林間十分熱鬧。

臨溪的桶后越嶺步道植物生態極豐盛,足够的濕度孕育了豐富的蕨類與蘭科植物,步道旁整片的水腳鴨秋海棠也令人驚豔。在台北及宜蘭交界的鞍部為越嶺道的最高點,秋冬之際,東北季風強勁,幾是大面積的芒草,頗有草嶺古道的氣氛。桶後溪是台北重要的水源-南勢溪的支流,因位在烏來大桶山後方,因此得名「桶後」或「桶后」溪。桶後溪在山間蜿蜒,形成急流、短瀑、平潭及淺灘,呈現迥然不同的風情。

==古道源由==
桶後越嶺古道,是早期[[泰雅族]][[大嵙崁族群]]由[[雪山山脈]]地區北上打獵遷移而走出的路徑,在清[[光緒]]年間,烏來設制[[防蕃屯所]],該路線重要性增加,到日本時代,為了伐木以及便於統治原住民,進一步將小的山徑開拓成越嶺道路。現今成為爬山健行的熱門路線。

==路線==
桶後越嶺古道西起於烏來鄉[[孝義村]],其中孝義至桶後段為[[桶後林道]],為產業道路,經過桶後村後,為桶後越嶺道,向東溯[[桶後溪]]兩岸而上,經林務局烏來招待所及桶後吊橋後進入小徑,多次涉越桶後溪後,於[[小礁溪山]]和[[烘爐地山]]之間的[[鞍部]](海拔1166公尺)穿越雪山山脈,到宜蘭縣,沿礁溪鄉[[小礁溪]]而下,終點為[[匏崙村]]。全長約30公里,步行約需一整天至一天半的時間。

==參考文獻==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