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065
次編輯
變更
灵山遗址
,创建页面,内容为“灵山遗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7年1月13日,灵山遗址被…”
灵山遗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7年1月13日,灵山遗址被列入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遗址。
==简述==
灵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灵山街西侧灵山的东坡。2010年3月在建设中央山(灵山)公园时,文物爱好者胡为农发现并捡到不少夹砂和夹碳陶片,经当地文物部门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实地专家确认,发现该遗址文化内涵具有河姆渡文化晚期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新发现==
2010年7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路桥区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对灵山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试掘。试掘表明灵山遗址属于沿海孤丘地理环境,是一处史前至商周时期的村落型遗址。从勘探的资料判断,该遗址沿灵山东南坡的山脚狭长分布,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现存遗址面积约3000-5000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的堆积呈坡地状,最厚处约1米左右,大致可分为上(晚段)、下(早段)两部分,上部文化层厚约40-60厘米,出土泥质、夹砂等质地的陶片,还有少量印纹陶和原始瓷器碎片,以及少量石锛、石箭头、石刀、石戈、砺石等磨制石器,初步判断时代为商周时期。下部文化层厚约10-30厘米,出土夹砂、夹炭等质地的陶片,其中有较多的饰绳纹的陶釜(大致属于河姆渡文化晚期的典型炊器)和陶支脚碎片,还有少量的石锛、石斧等石器,明显具有晚期河姆渡文化的形态特征。
该遗址的发现将为浙江东南沿海——台州、温州地区的史前文化找到突破口;确切地把台州沿海地区的古文化从商周时期上推到河姆渡文化晚期,即公元前3000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是浙江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最靠南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个发现也将台州市区的文明历史向前推进了1500多年。同时对于研究河姆渡文化晚期的衰落原因、传播方向、扩散途径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和资料;为研究浙江北部地区的史前文化与福建沿海、台湾等地的史前文化之间的联系找到重要的中间环节。
填补新石器时期考古空白
根据发掘现场的资料显示,灵山遗址堆积的厚度约120厘米至135厘米,共分七层,其中第1、2层为近现代层,第3层约为汉至唐宋时期地层,第4层为商周时期地层,第5、6、7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层。
在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木器。其中又以陶器最为丰富。陶器的器形多样,纹饰丰富,以夹砂陶、泥质灰陶为多,其次为夹炭陶和泥质褐红陶,在诸层位中的分布也比较一致。
目前共发掘出一只藏窖、30多件石器以及数万件陶器碎片,这些均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挖掘出的石器中,有石犁、石镞、石锛、古凿等各种磨制石器,这些器物在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在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工作重点一直是在杭嘉湖地区和宁绍地区,南部沿海地区的考古工作基本是个空白,但是灵山遗址的发掘,填补了这个空白。
灵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泥质灰陶器,其年代不早于崧泽文化(BC5800-BC4900),但在地缘关系上,与河姆渡文化分布区更为接近,而遗址中挖掘出的炊器又证明,灵山遗址跟福建闽江流域的昙石山文化又有着一定的渊源。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遗址中也出现少量的截面呈T形和方柱形、圆锥形鼎足,但炊器以陶釜为绝大多数,陶鼎数量稀少;同时,还出现了一定数量陌生的绳纹圈足罐。种种迹象表明,灵山遗址是受到河姆渡后续文化和福建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双重影响,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性文化类型。
2017年1月13日,灵山遗址被列入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遗址。
==简述==
灵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灵山街西侧灵山的东坡。2010年3月在建设中央山(灵山)公园时,文物爱好者胡为农发现并捡到不少夹砂和夹碳陶片,经当地文物部门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实地专家确认,发现该遗址文化内涵具有河姆渡文化晚期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新发现==
2010年7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路桥区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对灵山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试掘。试掘表明灵山遗址属于沿海孤丘地理环境,是一处史前至商周时期的村落型遗址。从勘探的资料判断,该遗址沿灵山东南坡的山脚狭长分布,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现存遗址面积约3000-5000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的堆积呈坡地状,最厚处约1米左右,大致可分为上(晚段)、下(早段)两部分,上部文化层厚约40-60厘米,出土泥质、夹砂等质地的陶片,还有少量印纹陶和原始瓷器碎片,以及少量石锛、石箭头、石刀、石戈、砺石等磨制石器,初步判断时代为商周时期。下部文化层厚约10-30厘米,出土夹砂、夹炭等质地的陶片,其中有较多的饰绳纹的陶釜(大致属于河姆渡文化晚期的典型炊器)和陶支脚碎片,还有少量的石锛、石斧等石器,明显具有晚期河姆渡文化的形态特征。
该遗址的发现将为浙江东南沿海——台州、温州地区的史前文化找到突破口;确切地把台州沿海地区的古文化从商周时期上推到河姆渡文化晚期,即公元前3000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是浙江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最靠南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个发现也将台州市区的文明历史向前推进了1500多年。同时对于研究河姆渡文化晚期的衰落原因、传播方向、扩散途径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和资料;为研究浙江北部地区的史前文化与福建沿海、台湾等地的史前文化之间的联系找到重要的中间环节。
填补新石器时期考古空白
根据发掘现场的资料显示,灵山遗址堆积的厚度约120厘米至135厘米,共分七层,其中第1、2层为近现代层,第3层约为汉至唐宋时期地层,第4层为商周时期地层,第5、6、7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层。
在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木器。其中又以陶器最为丰富。陶器的器形多样,纹饰丰富,以夹砂陶、泥质灰陶为多,其次为夹炭陶和泥质褐红陶,在诸层位中的分布也比较一致。
目前共发掘出一只藏窖、30多件石器以及数万件陶器碎片,这些均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挖掘出的石器中,有石犁、石镞、石锛、古凿等各种磨制石器,这些器物在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在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工作重点一直是在杭嘉湖地区和宁绍地区,南部沿海地区的考古工作基本是个空白,但是灵山遗址的发掘,填补了这个空白。
灵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泥质灰陶器,其年代不早于崧泽文化(BC5800-BC4900),但在地缘关系上,与河姆渡文化分布区更为接近,而遗址中挖掘出的炊器又证明,灵山遗址跟福建闽江流域的昙石山文化又有着一定的渊源。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遗址中也出现少量的截面呈T形和方柱形、圆锥形鼎足,但炊器以陶釜为绝大多数,陶鼎数量稀少;同时,还出现了一定数量陌生的绳纹圈足罐。种种迹象表明,灵山遗址是受到河姆渡后续文化和福建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双重影响,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性文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