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延福寺

移除 3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相传延福寺最初建寺时,曾得到永春乐山一位白胡子老人的帮助,通过[[溪流]]发运来大批木料,满足建寺之需。寺院建成后,就在寺院东边建了一座小庙奉祀他,尊他为“白须公”,庙名“神运殿”。随着泉州地区海上交通的发展,这位与水运有关的乐山老人,就成了第一代水神,受到船家的敬奉和地方政府直至朝廷的关注,从一介布衣摇身变成“通远王”。
并于将唐咸通中(860—873),将“神运殿”升格为“灵乐祠”祀之。宋元丰年间(1078—1085),开始在通远王神祠举行由地方官员主持的航海祈风典礼。此后,泉州地方官员于每年夏、冬两次祈风于九日山通远王祠,又是“桂酒椒浆,为舟预请”,礼毕,又是“饮福”。道教俗神通元王神的声誉 ,远远超过延福寺的佛教 ,以致九日山摩崖尽是祀通远王神的祈风石刻。
宋绍兴元年(1131),慧邃禅师以佛戒改造世俗化道教的祀神仪式,美其名曰“是佛与神交致其道,人与物两蒙其利”。进士李邴作《延福寺水陆堂记》里,对慧邃禅师以佛戒改造通远王神祠的杀牲祭祀行为,表示了高度的[[赞赏]]。说“师以佛戒信于神,其有不信于人乎;神以佛戒惠于物,其有不惠于人乎?是佛与神交致其道、人与物两蒙其利”。南宋泉州知州真德秀在《祭大仙祈雨祝文》云,“夫以佛道之尊,[[仙道之大]],固万灵之所命”,把仙、佛放到同等地位一起祷祝,这是宋代泉州儒、道、释合一的事例。
8,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