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电离层

增加 12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电离层.png|320px|缩略图|右|<big>电离层</big>[http://www.neutrontek.com/upfiles/2017482224461425.png 原图链接][http://www.neutrontek.com/baike/43.html 来自 北京中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的图片]]]
''' 电离层 ''' 是地球 [[ 大气层 ]] [[ 太阳 ]] 射线电离的部分,它是地球磁层的内界。由于它影响到无线电波的 [[ 传播 ]] ,它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地球物理==
地球大气层最下面的一层是对流层,它从地面延伸到约10公里的高处。10公里以上为平流层,再向上为中间层。在约80公里以上的增温层 [[ 大气 ]] 已经非常稀薄,在这里阳光中的 [[ 紫外线 和X ]]和[[X 射线 ]] 可以使得空气分子电离,自由的电子在与正电荷的离子合并前可以短暂地自由活动,这样在这个高度造成 [[ 等离子体 ]] 。在这里自由电子的数量足以影响电波的传播。
在电离层中阳光电离大气分子与 [[ 离子 ]] 重新捕获 [[ 自由电子 ]] 的过程平衡。一般来说高度越高,大气越稀薄,则电离过程越占上风。不过电离层的特性还受到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
电离过程的主力是太阳活动。电离层内电离度主要由获得的太阳辐射所影响。因此电离层随周日和 [[ 季节 ]] (冬季阳光入射角度较低,因此受到的辐射比较少)而变化。太阳活动主要随 [[ 太阳黑子 ]] 周期而变化。一般来说太阳表面黑子越多,太阳活动越强烈。除此以外随地球表面纬度的不同当地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也不同。 [[ 耀斑 ]] 和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可以与 [[ 地球磁场 ]] 相互作用,导致对电离层的扰乱。
==分层==
太阳辐射对不同高度不同成分的 [[ 空气 ]] 分子电离造成电离层不同的分层:
===D层===
D层是电离层最低的一层,离 [[ 地球 ]] 表面50至100公里。这里主要是波长为121.5纳米的来曼-α氢光谱线的光电离一氧化氮。在太阳活动非常强烈时(超过50个黑子),硬X射线还可以电离空气中的 [[ 氮气 ]] [[ 氧气 ]] 的分子。夜间宇宙射线造成一个剩余电离。这个层里离子对自由电子的捕获率比较高,因此电离效应比较低,从而它对高频 [[ 无线电波 ]] 没有影响。日间这里自由电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率约为每秒1000万次。10MHz以下的电波会被D层吸收,随着电波频率的增高这个吸收率下降。夜间这个吸收率最低,中午最高。日落后这个层减弱非常大。D层最明显的效应是白天远处的中波电台收不到。
===E层===
E层是中层,在地面上100至150公里。这里的电离主要是 软X 软[[X 射线 ]] 和远紫外线对氧气分子的 [[ 电离 ]] 。这个层只能反射频率低于10MHz的电波,对频率高于10MHz的电波它有吸收的作用。E层的垂直结构主要由电离和捕获作用所决定。夜间E层开始消失,因为造成电离的辐射消失了,由于捕获在低处比较强,因此其高度开始上升。高空周日变化的风对E层也有一定影响。随着夜间E层的升高,电波可以被反射到更加远的地方。
===ES层===
ES层也被称为偶现E层。它是小的、强烈电离的 [[ ]] ,它可以反射频率在25至225MHz之间的电波。偶现E层可以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其形成原因可能有多种,而且还在研究中。 [[ 夏季 ]] 偶现E层出现得比较多,持续时间一般也比 [[ 冬季 ]] 长。电波的反射距离一般为1000公里左右。
===F层===
F层在地面以上150至超过500公里。在这里 [[ 太阳辐射 ]] 中的强紫外线(波长10至100纳米)电离单原子氧。F层对于电波传播来说是最重要的层。夜间F层合并为一个层,白天分为F1和F2两个层。大多数无线电波天波传送是F层形成的。在白天F层是电离层反射率最高的层。
247,5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