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惠士奇

增加 9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惠士奇 ''' (1671年-1741年),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号半农,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属 [[ 苏州市 ]] )人。 [[ 清朝 ]][[ 翰林 ]] [[ 经学家 ]]
==生平==
惠士奇为惠周惕之子。晨夕奋志读书,尝于人群坐中背诵《 [[ 封禅书 ]] 》,不遗一字。 [[ 康熙 ]] 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江南乡试第一名举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联捷己丑科 [[ 进士 ]] ,选庶吉士,散馆授 [[ 翰林院 ]] 编修,历官侍读学士,曾典试湖南。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出任广东学政,提倡经学,有弟子苏珥、何梦瑶等。累官至侍读。
[[ 雍正 ]] 五年(1727年),惠士奇因“入对不称旨”,被罚修镇江城,散尽家产,最后资金不足而停工,被削籍归里。
[[ 乾隆 ]] 元年(1736年),免除修城欠款,诏召士奇进京,先入八旗通志馆充纂修,是年 [[夏季| 夏天 ]] ,诏开三礼馆,被列入纂修名单,次年,复官侍读,在三礼馆专修《仪礼义疏》。乾隆五年,以老病告归,乾隆六年(1741年),三月二十二日卒于家。杨超曾为其撰写墓志铭。《 [[ 清史稿 ]] 》有传。
士奇师承家学,盛年在繁杂的政务之暇,兼治经史。晚年,对“经学”尤有研究,极力矫正汉儒王弼以来空疏说经的弊病;在注疏礼制方面,在古音古字上,不让以往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再出现,并援引 [[ 诸子百家 ]] 之说,来相互引证所以这样制定的深刻涵义。对《春秋》、《 [[ 大学 ]] 》等都有深入、独到的研究。他的著述很多,有《易说》六卷、《礼说》十四卷、《春秋说》十五卷、《大学说》一卷、《交食举隅》三卷、《琴笛理数考》四卷。长于赋,清圣祖尝问廷臣谁工作赋,蒋廷锡以王顼龄、汤右曾与士奇对。其诗沈德潜谓为“近唐人,以自然为宗。”著有《红豆斋诗文集》。
==著作==
惠士奇通 [[ 经学 ]] ,撰有《易说》、《礼说》、《春秋说》、《琴笛理数考》。
==后代==
惠士奇有子七名,以惠栋最为知名。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