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6
次編輯
變更
王国维故居
,無編輯摘要
[[File:王国维故居1.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11f8a0101higt.html 王国维故居]]]'''王国维故居'''坐落在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西门内周家兜,是近代国学大师少年时代的住宅。庭院坐北朝南,建筑为木结构。前厅正中置放王国维半身铜像,陈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国维故乡、家世及其生平。第二部分,介绍王国维的主要学术成就,陈列王氏各种著作和手稿。第三部分,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王国维的论著。陈列室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游人和学者前来瞻仰。<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57f640102wun5.html 浙江嘉兴海宁王国维故居]</ref>
== 建筑特色 ==
== 辛亥革命后 ==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以前清遗老自居,衣冠不异昔时,脑后拖着一条辫子,头戴瓜皮小帽,身穿蓝布大褂。与同样“衣冠不异昔时”的辜鸿铭的装束相比,少了几分华贵,添了几分朴素。
[[File:王国维故居2.jpg|缩略图|[http://jx.zjol.com.cn/05jx/system/2012/05/25/018522078.shtml 王国维故居]]]
1913年,王国维开始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其对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更是成果斐然。在史学研究方面,王国维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是“新史学”的开山之人。他在《古史新证》中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吾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吾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无不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一自童时哭王父,十年忍泪为公流。
王国维先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少年 [[ 才气骏发 ]] ,中年 [[ 蓬勃外烁 ]] ,晚年 [[ 大器宏深 ]] ”,生平著作六十二种,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音韵学、版本目录学、校勘学、教育学、心理学诸多领域,且均有度越阡陌的新发现,对辜鸿铭的英译《中庸》一书,王国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理解上的偏差和译文上的失误。
郭沫若先生称赞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一段异样的光辉。”
《王国维文集》的选编者说:“纯熟地以小学沟通学术之林,为王国维治学中一大法宝。”如同《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王国维的作品,篇篇文采飞扬、美不胜收。先生自言:“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足百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则平日之所信也,虽比之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余愧有所不如,然此等词人,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
[[File:王国维故居3.jpg|缩略图|[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19071418852548404&wfr=spider&for=pc 王国维故居]]]
”所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文学上以“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百万的后学”。他在《文学小言》中的“三级境界说”,更得文学三昧。先生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未有未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ju)跻第三境者。文学亦然。”
== 王国维其人 ==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又字伯隅,号静观,海宁盐官人.自幼沉静好思。5岁进私塾,背诵和学作诗文。9岁时父回乡奔祖父丧,以后便长居家中,教授他骈散文及古今诗词。王国维16岁中秀才,才华初露。清光绪十九年(1893)、二十四年两次应乡试未中。22岁进上海《时务报》,业余去东文学社学习外文及理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辛亥革命后,王氏随罗振玉东渡日本。此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研究,尤其致力于甲骨文、金文、汉晋简牍和唐人写本的考释。
[[File:王国维故居4.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11f8a0101higt.html 王国维故居]]]
王国维是新兴学科甲骨文、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所著《流沙坠简序》、《殷墟书契考释序》、《宋代金文著录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均被称为划时代之作。其史学论文几乎篇篇皆有发明,后汇编成《观堂集林》20卷。他把历史文献与出土资料密切参证的治史方法——两重证据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推崇。
有人撰文说,颐和园的昆明湖东岸置有铜牛,昆明湖迤西立有《耕织图》刻石,或明示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鼓励男耕女织;或暗寓天上牛郎织女双星传说,等待七夕鹊桥双渡。想象是丰富的,传说是美妙的。然而,无论“铜牛’作用何在,《耕织图》只是织染局的一件遗存,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恐非颐和园建园造景之时的初衷。
[[File:王国维故居5.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11f8a0101higt.html 王国维故居]]]
织染局胡同29号,旧时的门牌是织染局10号,在胡同西口路北,坐北朝南。原来应该是二进宅院,后来被分割为一个院落,在“巽”位建屋宇式街门,街门西侧为4间倒座南房;北房3间,两侧各有耳房1间;南房和北房均为带前廊的起脊瓦房。
== 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05月25日,王国维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4b9520102x9g4.html 浙江海宁盐官镇王国维故居_晚霞客的博客_新浪博客]</ref> == 参考来源 =={{reflist}}[[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Category:600 史地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