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龙戏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黄龙戏 属农安客观存在地方戏剧种,因产生于古城黄龙府而得名。它的唱腔音乐以当地流行的"本地皮影"为基调,吸收了东北大鼓、太平鼓和民间小调的精华,融为一家,形成独具特色和唱腔的"民族瑰宝"---黄龙戏。黄龙戏的内容主要反映辽金时期历史人物在黄龙府一带的活动,听起来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极具表现力,其中四大剧目《[[魂系黄龙府]]》、《大漠钟声》、《[[圣明楼]]》、《摩托格夫人》曾多次在全国获大奖,也是其代表作。
 
[[File:黄龙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濒危状态
 
[[File:黄龙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多年来,在农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安县文化局、黄龙戏剧团为保护和发展好黄龙戏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做了大量的艰苦努力。但是,在大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作用下,黄龙戏的发展举步维艰,亟待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和挖掘: 一、后继乏人问题突出。一方面,原有艺术人才老化,骨干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后续艺术人才短缺,青年演艺人才断档。造成了艺术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二、艺术研究和传承不力问题严重。缺乏对黄龙戏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的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和总结,一些传统艺术绝技濒临失传。 三、工作保障不力问题严重。一方面,演员服装、道具、舞台设备短缺不足,陈旧老化,亟待补充更新;另一方面,没有排练场地,经费短缺,难以维持正常的戏剧生产。这是制约黄龙戏发展的“瓶颈”。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