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顺地戏

增加 13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安顺地戏''',俗称"跳神",因演出不用戏台和苗台,就在村野旷地进行,故名地戏,为傩戏的一种,形成于明代初叶,地戏是流行于 [[ 贵州 ]][[ 安顺 ]] 的民间戏种,史迹表明,地戏是明初 [[ 朱元璋 ]] “调北征南”时由军队带入并发展起来,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 [[ 贵州 ]] 省安顺市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传统民间戏剧,其由来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关。据《 [[ 续修安顺府志 ]] 》记载:"当草莱开辟之后,人民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事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安顺地戏演出以村寨为演出单位,演员的地道的农民。一般一个村寨一堂戏,演员二、三十人,由"神头"负责。演出时间为每年的新春佳节和农历七月稻谷扬花时节。成年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为了祈盼一年的辛劳获得丰收,为了来年风调雨顺村寨平安,以大姓为主体的农民戏班在寨中空地围场跳起了地戏。全村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围场观看。娱神与娱人相得益彰。安顺地戏只演"正史",不演庞杂剧目;只有武戏,没有文戏。地戏的表演形式比较古朴。演员头顶面具,面罩青纱,背插小旗,手持刀、枪等兵器,在铿锵的锣鼓伴奏种相互唱、和、舞、打,场面热烈。<ref>[https://www.360kuai.com/pc/9a12fac8a216da612?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守望--贵州传统戏剧寻踪》:安顺地戏--忠义仁勇古风存,屯堡文化千年传] , 快资讯 2018-01-22 </ref>
2006年5月20日,安顺地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点==
安顺地戏是古老的传统戏剧,其显著特点是演出时"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续修安顺府志》)。其唱是七言和十言韵文说唱,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一人领唱众人伴和,有弋阳老腔余韵;其舞,是表现争战格斗的打杀。所演的三十来部大书,是屯堡人喜爱的 [[ 薛家将 ]] 、杨家将、 [[ 岳家将 ]] 、狄家将、 [[ 三国英雄 ]] 、瓦岗好汉。内容单一,只有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没有才子佳人戏、清官公案戏、绿林反叛戏、怪诞神话剧,只有赞美忠义、颂扬报国的忠臣良将戏[3] 。反映的时代上至商周,下至明朝。<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819790814567424 文化|安顺地戏] , 百度 2018-12-14 </ref>
==分布==
安顺地戏分布于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中心及市属的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开发区,以及邻近的清镇、花溪、长顺等地。在全部300堂地戏中,仅西秀区就有190多堂[1] 。(一个地戏队只演一部大书,称一堂)
==历史==
安顺地戏已有六百来年的历史,其存在与明初开发黔中安顺有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 [[ 朱元璋 ]] 调集来自 [[ 安徽 ]] 、江苏、 [[ 江西 ]] 、浙江、 [[ 河南 ]] 等地的三十万大军远征 [[ 云南 ]] ,一举击溃元朝盘踞云南的残余势力。战事既平, [[ 朱元璋 ]] 虑及 [[ 云南 ]] 地处边陲,贵州又是土司势力长期占据之地,若无重兵屯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故把战略重点转向 [[ 贵州 ]] ,命征南大军沿云南到湖广驿道就地屯守,在贵州设有24个卫、26个守衙千户所,其中安顺有3个卫(普定、安庄、平坝),2个守衙千户所(关岭、柔远)。于是,贵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了史料上称谓的"屯堡人"[2] ,地戏也就随之而来了。
[[File:安顺地戏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剧目===
地戏演出的剧目、本子又叫"地戏谱","谱,布也,列年事也。"地戏具有以史为线索的性质。民间艺人有"戏叙史册"之说,陶关地戏队大旗上就有这四个字。按历史年代编排,现存剧目有:《 [[ 封神演义 ]] 》、《大破铁阳》、《东周列国志》、《 [[ 楚汉相争 ]] 》、《三国演义》、《大反山东》、《四马投唐》、《 [[ 罗通扫北 ]] 》、《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 [[ 粉妆楼 ]] 》、《郭子仪征西》、《残唐》、《二下南唐》(飞龙传) 、《初下河东》、《 [[ 二下河东 ]] 》、《三下河东》、《九转河东》、《二下偏关》、《 [[ 八虎闯幽州 ]] 》、《五虎平南》、《五虎平西》、《岳飞传》、《 [[ 岳雷扫北 ]] 》等,全是唱朝代兴衰的战争故事,构成了军傩最主要特色[3]
==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维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在多元型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地戏在逐渐萎缩,演员年龄偏大且队伍人数逐年减少。很多有地戏队的村寨已停锣息鼓多年没有演出,如此下去,令人担忧,保护这一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戏剧转型活资料的古老剧种,已到刻不容缓之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顺地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顺地戏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广受海内外人士关注,曾造访 [[ 法国 ]] 、西班牙、韩国、 [[ 日本 ]] 、新加坡,多次到香港、台湾、 [[ 北京 ]] 、上海演出,深受欢迎,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是研究戏剧发生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活材料 。<ref>[http://www.cssn.cn/dq/gz/201810/t20181030_4765963.shtml 对安顺地戏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10-30 </ref>
==相关介绍==
导演 [[ 张艺谋 ]] 、制片人 [[ 张伟平 ]] 和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因影片《 [[ 千里走单骑 ]] 》惹上纠纷,被 [[ 贵州 ]] 省安顺市文化局(后改名文广新局)于2010年1月20日起诉到法院。文化局称,影片中所称的"云南面具戏"实际上是首批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顺地戏",故起诉讨要署名权。5月11日,这起"非遗第一案"在西城法院开庭审理。安顺市文化局除了邀请演员着戏服作证外,连两位辩护律师都抬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匾走入法庭。
原告律师认为,《 [[ 千里走单骑 ]] 》以"云南面具戏"为线索并贯穿始终,但影片表演、宣传的"云南面具戏"实际上是 "安顺地戏"。"'安顺地戏'有着六百年历史,为安顺地区所独有的民间戏剧,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 贵州 ]] 省政府和国务院均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律师详细介绍了"安顺地戏"的历史。他表示,电影中的"地戏"由安顺市詹家屯的 [[ 詹学彦 ]] 等8位地戏演员表演,包括面具、剧目、音乐、声腔、唱词、方言、队形动作等,全部属于"安顺地戏"。据悉,《 [[ 著作权法 ]] 》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规定"非遗"享有署名权,但相关的立法仍在进行中。 [[ 张艺谋 ]] 方的代理人认为,相关的法律一直未出台。该案是否涉及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性质、范围是什么,谁有权来主张等,尚未定论,安顺市文化局的起诉没有法律依据。
[[File:安顺地戏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