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翁丁村

增加 8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翁丁村(佤语:am diem或om diem,意为连接之水,引申为水边的寨子)是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一个行政村,隶属于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附近建有翁丁水库。共有村民四百多人,因佤族的聚落而闻名,村民多信仰赛玛教,现成为沧源县的著名旅游景区,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佤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村寨”。2015年,翁丁村被列入“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翁丁村也是一个3A级旅游景区,名称为“临沧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
'''翁丁村'''(佤语:am diem或om diem,意为连接之水,引申为水边的寨子)是[[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一个行政村,隶属于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附近建有翁丁水库。共有村民四百多人,因[[佤族]]的聚落而闻名,村民多信仰赛玛教,现成为沧源县的著名旅游景区,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佤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村寨”。2015年,翁丁村被列入“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翁丁村也是一个3A级旅游景区,名称为“临沧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 翁丁村保留有原始的佤族建筑——干栏式茅草顶的“叉叉房”,沿袭着上面住人,下面关猪、关牛的 [[ 生活 ]] 习惯,还有曾经 [[ 祭祀 ]] 使用的人头桩和牛头桩,当地砍人头祭旱谷的习俗直到1956年才被全部禁止。
==村名由来==
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就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的意思。漫步雾中翁丁,首先见到的是百年如故的寨门和大榕树,两者同处一线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寨门,共同守护着这个有着数百年 [[ 历史 ]] 的村庄。就在见到寨门的同时,也同时被寨门、特别是大 [[ 榕树 ]] 上的牛头震撼,每根门柱上的牛头,特别是大榕树下悬挂着的牛头,若隐若现,神秘神奇。
进了寨门,一片空旷的广场上立着几个牛头树桩,透过迷雾的草房扑面而来。最高大建筑是佤王府,接下来沿着窄路小径布局着各式佤族茅草房民居,相伴的是房屋内外无数的牛头。原生态佤族茅草屋民居,是杆栏式竹木楼。从大的方面分两类,一是单身成人住的屋顶很矮的单层椭圆形屋,成年未婚和孤寡中老年都住这样的房;另一种就是普遍的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畜居。此外,佤族人家都会在村边建自己的一间储藏屋,主要装 [[ 粮食 ]] ,且都没有锁,佤族还保留着路不拾遗的遗风。整个村庄坐落在 [[ 森林 ]] 怀抱中,据说,佤族村寨周边的树都不能砍,树是保护村子的神林,所以佤族村庄周边的树都很茂盛,形成林墙。
==乡村风俗==
=== 寨桩寨心 祈愿求福===
翁丁最为神秘的吸引力,也许就是任何人都要洗耳恭听的村寨心脏——寨桩、寨心、司岗里。在翁丁村的中央矗立着一根柱桩、一个 [[ 鹅卵石 ]] 器、一个高高的标杆。这3样东西是翁丁原始 [[ 宗教 ]] 的神秘所在,他们共同构成山寨的寨心。这里同时也是佤族村民出入经过最多的地方,平日村民的活动、小孩玩耍、男女青年谈情说爱、老人休闲,村民祭祀等都来这里,透着佤族村民浓厚的生活气息。
寨桩是核心,高杆上的 [[ 图腾 ]] 物器是司岗里 [[ 传说 ]] ,鹅卵石是寨心标志,是全寨人精神的寄托。佤族人普遍认为,只要有心,心诚就能祈求到自己的愿望。寨桩上有包谷秆,祈求的是粮食丰收,生活丰足,还有其他祭祀物也供在寨桩前,寨桩是由佤族人日常生活器物堆叠成的木塔,处下而上分别是三脚架、铁锅、支锅圈、锣锅、支锅圈、蒸子…… [[ 葫芦 ]] 、蒸子盖,共13层。代表着有人类的繁衍生息。最高的是用龙竹制的幡杆,顶部有篾条做成的谷花、谷箩、护花的花圈;还有,司岗里传说中承载人类 [[ 生命 ]] 之源的木船,立于木船上救助放牛人的小木鸟;木船下面,有一条木鱼。
距寨心5米开外还有撒拉房,也就是公房,主要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或远方客人来访找不到亲戚,暂时歇脚的地方。
=== 火塘===
佤族人家还有一大风俗,就是火塘自进新房生起 [[ ]] 后,就要让火种保存下来,不得熄灭。至于火塘的三脚是家庭团结的象征,火塘用的火则是家庭兴旺的象征。
==视频==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