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胶济铁路济南车站旧址

增加 13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胶济铁路济南车站旧址 ''' ,位于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天桥区车站街东侧,为欧式风格建筑。现时的站房大楼于19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建筑曾是胶济铁路济南站的站房和胶济铁路饭店的所在地,在济南站改造后成为了铁路部门的办公场所。2013年,此建筑被列入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还成为了 [[ 胶济铁路 ]] 陈列馆的一部分。
==历史==
=== 建造===
1898年, [[ 德国 ]] 强迫清政府签订《 [[ 胶澳租借条约 ]] 》后,便着手在山东建造横贯山东省的 [[ 铁路 ]] ;胶济铁路济南站也于1899年开始动工,1904年竣工。1912年,英、德两国出借款项建造的 [[ 津浦铁路 ]] 开通。建设津浦铁路过程中,为保证对铁路的控制权,中方坚持不使用已经建成的本站,而是在南侧300米,在1912年建成了一座更为气派的新车站——津浦铁路济南车站。德方为“挽回颜面”,便开始建造现在的站房,却受到一战爆发的影响而在1914年停工,后在日方接手后于1915年完工。
=== 运营===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两座 [[ 火车站 ]] 曾经同时使用。从1911年起,因津浦铁路与胶济铁路方面互相达成了协议,列车可以在两线之间直通运行,乘客和 [[ 货物 ]] 也可以通过地下通道来往两个相邻的车站。
1928年,正值北伐军队逼近济南;日军借口“保护日侨”,三次出兵山东,其中在济南的集合点和指挥部就设立在车站内的胶济铁路饭店内。日军一直驻扎到1929年5月12日才撤离济南。
侵华日军占领济南时,为了配合分区管理,在1938-1940年间将两座车站进行改造和扩建,拆除了胶济铁路济南车站的 [[ 轨道 ]] 和站台,并将所有业务转移至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 停运后===
在日军改造后,胶济铁路济南站只保留了站房,后作为济南铁路分局和济南铁路办事处的办公场所。1995年12月,胶济铁路济南车站被列入 [[ 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12月被列入 [[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又于2013年5月被列入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改为博物馆===
2012年,胶济铁路陈列馆开始建设,并于2013年11月7日开馆。
济南铁路局确定将老车站作为陈列馆主楼后,便开始迁出原先楼内的机构,并邀请了 [[ 山东省博物馆 ]] 的专家参与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秉承尽可能恢复原貌的原则,挖出了老站房落成时的墙壁、地砖和其他结构,还在渣土中找到了涵盖近40多年、4个时期的100多件 [[ 文物 ]] 共10多个种类。在改造过程中,负责征集文物的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有关胶济铁路的史志和档案资料,还征集到了各地有关胶济铁路的文物,甚至还得到了 [[ 比特堡博物馆 ]] 的支持。
2013年开业的陈列馆只使用了大厅和东侧一楼的几间房屋作为展览区,展区 [[ 面积 ]] 只有550平方米。为提升游客的体验,陈列馆又于2014年扩建。
2016年11月18日,扩建后的胶济铁路博物馆开始试营业。扩建后的博物馆室内展区包括了主楼的2995平方米和西辅楼的237平方米,外加室外展区3170余平方米。
=== 历史事件===
1928年5月10日,《 [[ 纽约时报 ]] 》时任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从 [[ 青岛 ]] 乘火车抵达济南,被日军扣押在胶济铁路饭店长达数小时;在随行日本记者交涉后,他取得了自由行动的权利,并将济南街头的惨状公之于众,成为第一个报道济南惨案的外国记者;后来他将这段经历写入了《民国采访战》一书;
1931年1月28日, [[ 胡适 ]] 抵达胶济铁路济南站,并下榻在胶济铁路饭店。 ==参考文献==
111,5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