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姚白塔

增加 7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大姚白塔.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大姚白塔</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7/3d4c4454d1344640ac1ce4a4d783dad7.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8143617_9994024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大姚白塔 ''' 位于 [[ 大姚县 ]] 金碧镇宝筏山顶,始建于 [[ 唐代 ]] 。白塔由平面八角形塔基、塔身,庞大的椭球塔顶三部分组成,上大下小,腰部收缩,形如罄锤。因其形状,又称罄锤塔。 塔高15.45米,塔身高7.84米,最大 [[ 径6径]]6.26米。实心,塔砖上模印有汉、梵经咒。
==基本介绍==
白塔建于746年,为我国唐代建筑之一,相传为唐天宝年间吐蕃所建。白塔历史上曾经历过数次 [[ 地震, ]], 仍安然屹立。1982年, 省政府拨经费重修,恢复了白塔的本来面貌。白塔在云南仅此1座,是云南早期舍利塔的实物例证,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入列全国第六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名单。
==历史记载==
据说,1975年修理白塔时,发现塔顶有一方洞,边长40厘米。这可能是原来安置塔刹的柱洞。原八角柱正四万辟有镂空的佛龛各一个,内供佛像,后因加固塔身而填塞。看来,这座磬锤塔古代是有刹顶,塔身有佛龛,通风较好;现存的塔身形状,与古代略有不同。经有关人员考查,此塔属于藏式喇嘛塔,为密宗佛教流传滇西的遗物。修塔时,曾从塔顶部发现 [[ 梵文 ]] [[ 汉字 ]] 印砖,其中汉文有:“大佛顶”、“光垢净光咒”、“十方请佛灵塔咒”等字样,前人还发现“尉迟监造”的印字砖。 [[ 道光 ]] 《大姚县志》载,此塔“相传天宝年间吐蕃所造”。由此推之,这所磬锤塔大约是 [[ 南诏 ]] [[ 吐蕃 ]] 关系较好的中唐时所造。
大姚白塔的造型在云南独一无二,且 [[ 历史 ]] 久远,相传为唐天宝年间进入滇中地区的吐蕃所营造,所以对研究西南地区的藏传佛教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塔形的构制特殊,与藏传佛教的原义有着内在的同构关系。据说,原塔顶有塔刹高耸向青天,更为白塔带来某种神秘色彩,可惜塔刹已毁坏。塔身硕大的上部呈圆锥形,虽小于上部但却足堪重负的基座,呈八角形,系青砖所砌。基座八角的每个边,均为3.12米的长度。塔的表面叠砌了12层的密檐。上大下小的塔身虽怪异已极,但表面全用白石灰涂抹,其 [[ 色彩 ]] 又使人们感到亲切自然。“白塔”一名,也是因为其 [[ 白色 ]] 的缘故。
在白塔附近,不时被掘出一些散落地砖块,砖块的年代相当古老,砖上均有用印模印出的汉文和梵文,汉字有“大佛顶”、“八大灵塔咒”、“十方诸佛镇塔咒” “十方诸佛灵塔咒”、“盗益谷塔咒”、“资益谷法咒”、“阿众佛灭报咒”、 “尉迟监造”等字样。梵文的意思,也与此大体相同。
大姚白塔孤零零地耸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曾经历了无数地震和战火的摧残,仍安然屹立,不为来自 [[ 自然 ]] 和人间的破坏力所动。明弘治十七年(1504)和 [[ 崇祯 ]] 九年(1636),大姚境内发生了两次大地震,使塔顶略受影响,被震裂开3尺有余,历代乡贤和一些 [[ 官员 ]] ,对白塔均有修缮之功。清 [[ 同治 ]] 十一年(1872),大姚县知县曾对白塔进行了较大的修葺,在基部加砌了外表新砖,并留下了“同治壬申年大姚县康重新修”的字样。
==视频==
250,8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