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冰

增加 1,16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與《靈樞》,《素問》記載了[[黃帝]]與[[岐伯]]的對話,以黃帝問而岐伯答的形式記載;《靈樞》又稱為《針經》、《九針》,在王冰之前又被稱作《九靈》,到王冰時候改稱作《靈樞》。王冰將《素問》稱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並以其師的「張公祕本」為藍本,並參校其他流傳版本的《素問》加以整理、註釋、編排次序。王冰將原內容用黑筆寫,註釋則用紅筆寫,以區別原文與註釋,並補入第七卷七篇大論——〈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微旨大論〉、〈六元正紀大論〉、〈氣交變大論〉、〈至真要大論〉,主要在探討五運六氣學說。在王冰補入之前,《素問》第七卷已亡失散佚,王冰的傳出讓七篇大論重見於世人 <ref>{{Cite web |url =https://www.epochweekly.com/b5/312/11760.htm| title =中醫事典|唐代道士大醫家王冰}}新紀元週刊</ref>。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
作者:唐·王冰 編注 宋·林億、高保衡、孫奇
  本書系王冰重新整理編次並註釋之《黃帝內經·素問》。《素問》原書九卷,八十一篇。自漢至唐,屢經增改、傳抄,至[[唐代]]已「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易難」。(王冰《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序》)王氏遂以南朝全元起《內經訓解》爲依據,對《素問》進行了編次註釋,故曰次注,并將其師舊藏之卷的七篇大論補入。對原書簡脫文斷,義不相接之處搜求經論,遷移補之;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旨趣,加以闡明。歷時十二年,於唐寶應元年(西元762)完成此一巨著。王氏在增改經文時,態度嚴謹。「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親揉」(王冰《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序》)。在註釋方面,廣泛引證多種古籍,對原文詳細註釋。北宋校正醫書局[[林億]]等人於嘉祐二年(西元1057)對該書進行校勘。此後各種刊本雖經或分或合的演變,然均以此本爲依據。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