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菲利普·安德森

增加 752 位元組, 4 年前
內容擴充
{{multiple issues|
{{copyedit|time=2019-09-20T09:26:55+00:00}}
{{expand|time=2019-09-20T09:26:55+00:00}}
{{orphan|time=2019-09-20T09:26:55+00:00}}
{{refimprove|time=2019-09-20T09:26:55+00:00}}
}}
[[File: Philip_Anderson.jpg |缩略图|right|300px|[https://www.thefamouspeople.com/profiles/images/og-philip-warren-anderson-7104.jpg 圖片來源:菲利普·安德森 ] ]]
因「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理論研究」與[[內維爾·莫特]]、[[約翰·凡扶累克]]一同獲得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ref name=nobel>{{cite web | url=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77/ | title=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77 | publisher=[[诺贝尔基金会|諾貝爾基金會]] | accessdate=2011-08-03}}</ref><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77/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77]</ref>。
== 生平簡介== 菲利普·安德森192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随后在伊利诺伊州的厄巴纳度过童年。他的父亲是伊利诺伊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外公则是一名数学教授。<ref>{{cite web|ur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3/437660.shtm|title=20世纪物理学巨人、诺奖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享年96岁|website=科學網|accessdate=2020-06-06}}</ref> 中學畢業後,他1940年進入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安德森在海軍實驗室工作了兩年後回到哈佛讀研究生。 1958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安德森局域化(Anderson localization),即電子位於無序的晶格中時,電子被固定在特定的位置,轉變為局域態。 1962年,他發表了關於光如何獲得質量的著名論文,推動了多年後粒子物理基石“標準模型”的建立和希格斯機制的提出,幫助解決了質量的起源問題。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物理學家]]
[[Category:美国人]]
[[Category: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1,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