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溫莎王朝

增加 36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溫莎王朝'''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3/Badge_of_the_House_of_Windsor.svg/1024px-Badge_of_the_House_of_Windsor.svg.png" width="300" ><br>[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0/Coat_of_Arms_of_the_Duchy_of_Saxe-Coburg_and_Gotha.svg/475px-Coat_of_Arms_of_the_Duchy_of_Saxe-Coburg_and_Gotha.svg.png 圖片來源維基 ]<br>'''大英國協'''
|-
|-
| '''先前王室'''  韋廷王朝 →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
| '''頭銜''' 多種
| '''創立''' 1917年7月17日,​101年前
|-
| '''創立者'''  [[ 喬治五世]]
|-
| '''現任家長'''  [[ 伊莉莎白二世]]
|-
| '''解體''' 1918年
'''溫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統治[[英國]]和其海外領地的家族,其前身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而其家族實際姓氏為'''韋廷'''(Wettin)。
 
== 王朝背景 ==
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其長子繼位為[[爱德华七世 (英国)|愛德華七世]],愛德華成為第一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君主。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0 20px 0 0;">{| class="wikitable"|-| <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59fadef7ff4743bbb85cd543afbee715.jpeg" width="250" ><br>溫莎古堡<br>[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59fadef7ff4743bbb85cd543afbee715.jpeg 圖片來源]|-|}</div>
== 改朝換姓 ==
[[歐洲歷史]]上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貴族]]联姻,欧洲各国的君主,常有親戚關係,尤其是表兄弟的关系。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意志帝國]]作战。但英国王室卻有著德国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令[[英国人]]觉得不滿。为爭取[[民意]],1910年登基的英王乔治五世做出一個重要決定,爲表明與有親戚關係的德國君主血戰到底的決心,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一個典型的英國姓氏——「温莎」,不再採用祖父阿爾伯特的德國姓氏「哥達」,這一舉動得到大量民意支持,可說是眾望所歸。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据闻由英王[[征服者威廉]]选址奠基的。
<div style=“clear:both"></div>
== 重要事件 ==
溫莎王朝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兩次皆成功令英國成为戰勝國。而另一方面,英殖民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戰]]後迅速瓦解,殖民地陸續宣佈獨立,令英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陸續失去'''愛爾蘭國王'''和'''印度皇帝'''等稱號。但透過各種妥協方式,令英國在前殖民地區的影響力依然舉足輕重。這些妥協包括成立[[英聯邦]],和允許一些國家獨立自主,但仍奉英王為國家元首。直至今天,仍有15個國家奉英王為國家元首,其中包括在全球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西方大國[[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蘭]],令英王至今依然為名義上統治最大面積領土的君主。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