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1
次編輯
變更
溫莎王朝
,內容擴充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溫莎王朝'''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3/Badge_of_the_House_of_Windsor.svg/1024px-Badge_of_the_House_of_Windsor.svg.png" width="300" ><br>[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0/Coat_of_Arms_of_the_Duchy_of_Saxe-Coburg_and_Gotha.svg/475px-Coat_of_Arms_of_the_Duchy_of_Saxe-Coburg_and_Gotha.svg.png 圖片來源維基 ]'''大英國協'''
|-
|-
| '''先前王室''' 韋廷王朝 →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
| '''頭銜''' 多種
|-
| '''創立''' 1917年7月17日,101年前
|-
| '''創立者''' 喬治五世
|-
| '''現任家長''' 伊莉莎白二世
|-
| '''解體''' 1918年
|-
| '''分支''' 溫莎王朝<br> 薩克森-科堡-布拉干薩王朝<br> 保加利亞皇室 比利時皇室
|-
|}
</div>
'''溫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統治[[英國]]和其海外領地的家族,其前身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而其家族實際姓氏為'''韋廷'''(Wettin)。
== 王朝背景 ==
溫莎王朝的父系祖先為[[韋廷王朝|韋廷家族]],後來其中一個分支被分封到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國(即今日德國的[[圖林根]]州),該分支便自此以國為王朝名,但保留韋廷作為私人姓氏。
該分支的數-{}-位[[皇子#歐洲|王子]]通過婚姻或獲選多國國王,如[[葡萄牙]]、[[比利時]]和[[保加利亞]]國王等。1840年2月10日,英女王[[维多利亚女王|維多利亞]]和她的表弟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亲王阿尔伯特结婚,'''萨克森—科堡-哥达'''這個德國姓氏就此帶入英國王室。
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其長子繼位為[[爱德华七世 (英国)|愛德華七世]],愛德華成為第一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君主。
== 改朝換姓 ==
[[歐洲歷史]]上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貴族]]联姻,欧洲各国的君主,常有親戚關係,尤其是表兄弟的关系。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意志帝國]]作战。但英国王室卻有著德国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令[[英国人]]觉得不滿。为爭取[[民意]],1910年登基的英王乔治五世做出一個重要決定,爲表明與有親戚關係的德國君主血戰到底的決心,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一個典型的英國姓氏——「温莎」,不再採用祖父阿爾伯特的德國姓氏「哥達」,這一舉動得到大量民意支持,可說是眾望所歸。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据闻由英王[[征服者威廉]]选址奠基的。
== 重要事件 ==
溫莎王朝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兩次皆成功令英國成为戰勝國。而另一方面,英殖民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戰]]後迅速瓦解,殖民地陸續宣佈獨立,令英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陸續失去'''愛爾蘭國王'''和'''印度皇帝'''等稱號。但透過各種妥協方式,令英國在前殖民地區的影響力依然舉足輕重。這些妥協包括成立[[英聯邦]],和允許一些國家獨立自主,但仍奉英王為國家元首。直至今天,仍有15個國家奉英王為國家元首,其中包括在全球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西方大國[[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蘭]],令英王至今依然為名義上統治最大面積領土的君主。
{| width=90% class="wikitable"
! width=8% | 圖片
! width=24% | 稱號
! width=10% | 統治始於
! width=10% | 統治終於
|-
|align="center"|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e/George_V_of_the_united_Kingdom.jpg/1024px-George_V_of_the_united_Kingdom.jpg" width="150px" /><br>[https://zh.wikipedia.org/wiki/溫莎王朝 來自wiki]
||[[佐治五世]]
George V
||1917年7月17日
||1936年1月20日
|-
|align="center"|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6/Edward_Prince_of_Wales_during_his_visit_to_Canada_in_1919.jpg" width="150px" /><br>[https://zh.wikipedia.org/wiki/溫莎王朝 來自wiki]
||[[爱德华八世 (英国)|爱德华八世]]
Edward VIII
||1936年1月20日
||1936年12月11日
|-
|align="center"|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e/George_V_of_the_united_Kingdom.jpg/1024px-George_V_of_the_united_Kingdom.jpg" width="150px" /><br>[https://zh.wikipedia.org/wiki/溫莎王朝 來自wiki]
||[[佐治六世]]<ref>英皇'''-{zh-cn: 佐治六世; zh-tw: 佐治六世; zh-hk:佐治六世}-'''銅像由英國著名雕塑家Gilbert Ledward所鑄,於1958年豎設於香港動植物公園,以紀念香港開埠一百周年(1841至1941年) http://www.lcsd.gov.hk/tc/parks/hkzbg/facilitie/outdoor/george.html</ref>
George VI
||1936年12月11日
||1952年2月6日
|-
|align="center"|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3/Elizabeth_II_greets_NASA_GSFC_employees%2C_May_8%2C_2007.jpg/1024px-Elizabeth_II_greets_NASA_GSFC_employees%2C_May_8%2C_2007.jpg" width="150px" /><br>[https://zh.wikipedia.org/wiki/溫莎王朝 來自wiki]
||[[伊丽莎白二世]]
Elizabeth II
||1952年2月6日
||至今
|}
== 姓氏 ==
{{Main|蒙巴頓-溫莎}}
1936年,英王愛德華八世退位,其弟約克公爵繼位為喬治六世。但英王喬治膝下僅有兩位公主,令英國王室再次面臨改朝換代。但英王喬治的長女,即日後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婚姻為事情帶來轉機。
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与其三表哥[[希腊]]王子[[菲利普亲王 (爱丁堡公爵)|菲利浦]]结婚。而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同年的3月18日,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並按照他舅父蒙巴顿公爵將姓氏改為'''蒙巴頓'''。
婚礼后蒙巴顿公爵提出英国王朝將來改名為蒙巴顿王朝的要求。這個要求被伊丽莎白的祖母[[瑪麗王后 (英國)|瑪麗王太后]]否決。她更要求當時的英國[[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邱吉爾爵士]]將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後裔姓氏和王朝名號將維持'''溫莎'''的議案提交國會,國会其後于1952年4月通过决议。瑪麗太王太后去世后,女王於1960年發布一道[[英國樞密院|樞密院]]御令,宣佈其後裔的姓氏將為'''蒙巴頓-溫莎''',王朝名號保持'''溫莎'''。此舉令溫莎王朝得以延續。當然,這個決定是暫時的,女王的繼任人可以隨時會同[[英國樞密院|樞密院]]發布御令,推翻這個決定。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Longford, Elizabeth Harman (Countess of Longford). ''The Royal House of Windsor''. Revised ed. Crown, 1984.
* Roberts, Andrew. ''The House of Wind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溫莎王朝| ]]
[[Category:英国历史]]
[[Category:韦廷王朝]]
{| class="wikitable"
|-
! '''溫莎王朝'''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3/Badge_of_the_House_of_Windsor.svg/1024px-Badge_of_the_House_of_Windsor.svg.png" width="300" ><br>[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0/Coat_of_Arms_of_the_Duchy_of_Saxe-Coburg_and_Gotha.svg/475px-Coat_of_Arms_of_the_Duchy_of_Saxe-Coburg_and_Gotha.svg.png 圖片來源維基 ]'''大英國協'''
|-
|-
| '''先前王室''' 韋廷王朝 →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
| '''頭銜''' 多種
|-
| '''創立''' 1917年7月17日,101年前
|-
| '''創立者''' 喬治五世
|-
| '''現任家長''' 伊莉莎白二世
|-
| '''解體''' 1918年
|-
| '''分支''' 溫莎王朝<br> 薩克森-科堡-布拉干薩王朝<br> 保加利亞皇室 比利時皇室
|-
|}
</div>
'''溫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統治[[英國]]和其海外領地的家族,其前身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而其家族實際姓氏為'''韋廷'''(Wettin)。
== 王朝背景 ==
溫莎王朝的父系祖先為[[韋廷王朝|韋廷家族]],後來其中一個分支被分封到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國(即今日德國的[[圖林根]]州),該分支便自此以國為王朝名,但保留韋廷作為私人姓氏。
該分支的數-{}-位[[皇子#歐洲|王子]]通過婚姻或獲選多國國王,如[[葡萄牙]]、[[比利時]]和[[保加利亞]]國王等。1840年2月10日,英女王[[维多利亚女王|維多利亞]]和她的表弟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亲王阿尔伯特结婚,'''萨克森—科堡-哥达'''這個德國姓氏就此帶入英國王室。
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其長子繼位為[[爱德华七世 (英国)|愛德華七世]],愛德華成為第一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君主。
== 改朝換姓 ==
[[歐洲歷史]]上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貴族]]联姻,欧洲各国的君主,常有親戚關係,尤其是表兄弟的关系。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意志帝國]]作战。但英国王室卻有著德国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令[[英国人]]觉得不滿。为爭取[[民意]],1910年登基的英王乔治五世做出一個重要決定,爲表明與有親戚關係的德國君主血戰到底的決心,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一個典型的英國姓氏——「温莎」,不再採用祖父阿爾伯特的德國姓氏「哥達」,這一舉動得到大量民意支持,可說是眾望所歸。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据闻由英王[[征服者威廉]]选址奠基的。
== 重要事件 ==
溫莎王朝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兩次皆成功令英國成为戰勝國。而另一方面,英殖民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戰]]後迅速瓦解,殖民地陸續宣佈獨立,令英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陸續失去'''愛爾蘭國王'''和'''印度皇帝'''等稱號。但透過各種妥協方式,令英國在前殖民地區的影響力依然舉足輕重。這些妥協包括成立[[英聯邦]],和允許一些國家獨立自主,但仍奉英王為國家元首。直至今天,仍有15個國家奉英王為國家元首,其中包括在全球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西方大國[[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蘭]],令英王至今依然為名義上統治最大面積領土的君主。
{| width=90% class="wikitable"
! width=8% | 圖片
! width=24% | 稱號
! width=10% | 統治始於
! width=10% | 統治終於
|-
|align="center"|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e/George_V_of_the_united_Kingdom.jpg/1024px-George_V_of_the_united_Kingdom.jpg" width="150px" /><br>[https://zh.wikipedia.org/wiki/溫莎王朝 來自wiki]
||[[佐治五世]]
George V
||1917年7月17日
||1936年1月20日
|-
|align="center"|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6/Edward_Prince_of_Wales_during_his_visit_to_Canada_in_1919.jpg" width="150px" /><br>[https://zh.wikipedia.org/wiki/溫莎王朝 來自wiki]
||[[爱德华八世 (英国)|爱德华八世]]
Edward VIII
||1936年1月20日
||1936年12月11日
|-
|align="center"|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e/George_V_of_the_united_Kingdom.jpg/1024px-George_V_of_the_united_Kingdom.jpg" width="150px" /><br>[https://zh.wikipedia.org/wiki/溫莎王朝 來自wiki]
||[[佐治六世]]<ref>英皇'''-{zh-cn: 佐治六世; zh-tw: 佐治六世; zh-hk:佐治六世}-'''銅像由英國著名雕塑家Gilbert Ledward所鑄,於1958年豎設於香港動植物公園,以紀念香港開埠一百周年(1841至1941年) http://www.lcsd.gov.hk/tc/parks/hkzbg/facilitie/outdoor/george.html</ref>
George VI
||1936年12月11日
||1952年2月6日
|-
|align="center"|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3/Elizabeth_II_greets_NASA_GSFC_employees%2C_May_8%2C_2007.jpg/1024px-Elizabeth_II_greets_NASA_GSFC_employees%2C_May_8%2C_2007.jpg" width="150px" /><br>[https://zh.wikipedia.org/wiki/溫莎王朝 來自wiki]
||[[伊丽莎白二世]]
Elizabeth II
||1952年2月6日
||至今
|}
== 姓氏 ==
{{Main|蒙巴頓-溫莎}}
1936年,英王愛德華八世退位,其弟約克公爵繼位為喬治六世。但英王喬治膝下僅有兩位公主,令英國王室再次面臨改朝換代。但英王喬治的長女,即日後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婚姻為事情帶來轉機。
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与其三表哥[[希腊]]王子[[菲利普亲王 (爱丁堡公爵)|菲利浦]]结婚。而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同年的3月18日,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並按照他舅父蒙巴顿公爵將姓氏改為'''蒙巴頓'''。
婚礼后蒙巴顿公爵提出英国王朝將來改名為蒙巴顿王朝的要求。這個要求被伊丽莎白的祖母[[瑪麗王后 (英國)|瑪麗王太后]]否決。她更要求當時的英國[[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邱吉爾爵士]]將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後裔姓氏和王朝名號將維持'''溫莎'''的議案提交國會,國会其後于1952年4月通过决议。瑪麗太王太后去世后,女王於1960年發布一道[[英國樞密院|樞密院]]御令,宣佈其後裔的姓氏將為'''蒙巴頓-溫莎''',王朝名號保持'''溫莎'''。此舉令溫莎王朝得以延續。當然,這個決定是暫時的,女王的繼任人可以隨時會同[[英國樞密院|樞密院]]發布御令,推翻這個決定。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Longford, Elizabeth Harman (Countess of Longford). ''The Royal House of Windsor''. Revised ed. Crown, 1984.
* Roberts, Andrew. ''The House of Wind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溫莎王朝| ]]
[[Category:英国历史]]
[[Category:韦廷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