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增加 1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 (穆麟德:Halhūn be jailara gurung,太清:Halhvn-be Jailara Gurung)是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评定为 [[ 世界遗产 ]] 时使用的登录名称(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其中的 [[ 避暑山庄 ]]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 [[ 园林 ]]
==概述==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指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即 [[ 清朝 ]] 皇帝的 [[ 夏季 ]] 行宫以及依照 [[ 西藏 ]] [[ 蒙古 ]] [[ 新疆 ]] 的藏传佛教寺庙形式修建的寺庙。位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河北省 ]][[ 承德市 ]] (117:52E 40:59N),承德市中心区以北。避暑山庄从清朝 [[ 康熙 ]] 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规模。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赐名为“避暑山庄”,并题写“避暑山庄” [[ 匾额 ]] 。历经康熙、 [[ 雍正 ]] [[ 乾隆 ]] 三代,费时89年(1703年到1792年)才基本完工,并在山庄外周边修建了包括“外八庙”在内的许多寺庙。
清朝前期许多重要的 [[ 政治 ]] [[ 军事 ]] [[ 民族 ]] [[ 外交 ]] 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清朝皇帝夏季到避暑山庄避暑时,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因此,避暑山庄就成了 [[ 北京 ]] 以外第二个政治中心,连同周围寺庙又是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处理民族关系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对安抚和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构成了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风格迥异,山庄内朴素淡雅,周围寺庙金碧辉煌。正是由于存在众多历史和 [[ 文化遗产 ]] ,使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四十四个名胜风景区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 [[ 世界遗产名录 ]]
==意义==
避暑山庄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传统造园思想,借助于自然地势,融合南北造园 [[ 艺术 ]]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形成密切相关的整体,是清代皇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无论是从 [[ 建筑学 ]] 、造园艺术还是政治、经济上都有广泛的意义,这也是使得其成为世界遗产之一的重要因素。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是由众多的 [[ 宫殿 ]] 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 [[ 建筑群 ]] 。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 [[ 湖泊 ]] [[ 牧场 ]] [[ 森林 ]] 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 [[ 美学 ]] 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帝制 [[ 社会 ]] 发展末期的罕见的 [[ 历史 ]][[ 遗迹 ]] 。 ==参考文献==
129,3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