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波日桥

增加 8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波日桥 ''' 是一座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境内雅砻江上的桥梁,始建于元末明初,是藏区现存跨度最大的伸臂桥。现存桥始建于清朝,由唐通吉布设计,全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2004年增补为第六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列为第六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概述==
波日桥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 [[ 藏族 ]] 建筑大师 [[ 唐通吉布 ]] 承担 [[ 设计 ]] ,他指挥工人在峡谷深涧、江水湍急的雅砻江上风餐露宿几个月才完成。从侧面看,波日桥有着粗犷的圆弧桥墩,整齐美观的桥台,木榫完美契合的桥身,这座鬼斧神工、名副其实的“飞桥”,体现了神秘的雪域文化。
2006年,波日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
波日桥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由桥身、 [[ 桥墩 ]] 、桥亭三部分构成。桥墩远看形如两个坚固的碉堡,全部用圆杉木、卵石、片石相间叠砌而成。两个桥墩中部,用4—6根圆木撑成拱形,圆木长度自下而上,逐步递增,形成两个悬挑臂,然后在悬臂上架梁、铺上桥板,再装上栏杆,构成桥身。桥墩上用石片叠的“伞”形结构,便是桥亭。最为称奇的是,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一块 [[ ]] ,每一个结合部均用 [[ 木楔 ]] 连接,原始而实用。
==历史渊源==
[[ 民国 ]] 十九年(1930年)西藏噶厦政府的军队从甘孜进驻新龙,为了战略需要,烧毁了城区附近的6座藏式伸臂桥。使原本就处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肚脐地带的新龙,更显得与世隔绝。风雨飘摇中幸存的波日桥,成为当时人们出入新龙的交通要道。由于超负荷使用,破旧不堪的波日桥摇摇欲坠。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新龙甲拉西乡一位名叫莫特·亚马的藏族民间 [[ 建筑师 ]] ,临危受命,承担了维修波日桥的工作。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亚马率领藏族人民冒风雪顶严寒,在保存波日桥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将桥维修一新。1936年6月, [[ 红四方面军 ]] 与红六军团在新龙会师后,经波日桥挥师北上。此后,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该桥为“红军桥”。
==交通==
波日桥:成都—雅安(成雅高速路)—天全—泸定—康定—雅江—理塘—新龙,车程约8小时。波日桥在乐安乡境内的雅砻江上,距县城36公里,省道217线从旁经过。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248,7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