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009
次編輯
變更
望丛祠
,無編輯摘要
[[File:望丛祠.jpg|320px|缩略图|右|<big>望丛祠</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25/83d846db76364982b7b3bf8c1e2727f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94520911_67104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望丛祠'''是纪念古[[蜀国]]两位著名君主望帝和丛帝 <ref>[https://www.chemonline.net/zuowen/123655.html 古蜀国的望帝、丛帝],文学在线,2018-10-20 </ref> 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殿宇陵墓之间,水池环绕,碧波荡漾。临水就势建有“稻荪楼”,“听鹃楼”等楼台亭阁。墓地及周围二百多株[[古柏]],郁郁苍苍。每年农历端午节,附近民众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望丛祠附近还有子云亭、杨雄墓和杜鹃城遗迹等游览点。
==简介==
==看点==
建筑风格 望丛祠建筑风格不同于一般祠庙。原祠是按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禹陵规划而建,祠门不是单开单向,没有大门,而是对称地开为东西二门,两门之间,直接照壁,照壁正北三个石刻涂金大字:“望丛祠” <ref>[http://travel.qunar.com/travelbook/note/6669055 千年奇祠——中国唯一的一祠供两帝的郫县望丛祠游记],去哪网,2016-12-19</ref> 。现在新修的大门,一进门即见这三个大字。祠内园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务农、丛帝率民治水之意,精心安排楼台亭阁、池榭拱桥,布局小巧别致。特别是池中的水是岷江活水,更为增色。帝陵祠内有望帝陵和丛帝陵对峙,可说是四川最古老的帝陵。祠的大殿,原有望帝、丛帝像,现已不存。据说这只是后人为怀念他们所建的祭祀殿,并非原有陵墓。二陵墓高10米、陵围长205米。古柏陵上古柏森森,共有[[清代]]所植[[柏树]]207株。现有的祠是清道光年间重修的,占地21亩。现已扩大为80多亩。赛歌会每年农历端午节,附近民众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
赛歌会上人们专往姑娘媳妇身上丢[[李子]],据说谁挨得多谁就生得多。有的婆婆这一天就拉了媳妇到望丛祠拣李子。小知识望丛祠的由来 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末年,望帝杜宇在郫都区建立了蜀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首都杜鹃城。现在还有泥土结构的城垣遗址。相传望帝杜宇教民农耕,又教巴族人务农,因此古时候四川人把杜宇视为农神,春耕要先祭杜宇。[[杜宇]]晚年,成都平原洪水为患。杜宇丞相鳖灵“决玉垒山以除水害”(玉垒山即现在都江堰宝瓶口那座山)。杜宇把帝位禅让给鳖灵,退隐西山,时在春天,蜀人思念他,便把子规鸟叫做[[杜鹃鸟]],把山上[[春天]]开的第一种红花称为杜鹃花,说那是杜宇在催促人们春耕了。 望帝祠原在都江堰的二王庙,南北朝才在郫县建望丛祠,北宋赵匡胤封李冰为王,在望帝祠遗址建崇德祠祭祀李冰。到元朝对李冰父子都加封时,这二王庙才开始沿袭下去。望丛二帝 扬雄《蜀帝本纪》载:杜于“代鱼凫为王,徒都于郫,即杜鹃城也。”约公元前 6世纪,杜宇作蜀王,称望帝。当时[[岷江]][[洪水]]大发,淹没川西平原,望帝命丞相鳖灵治水,鳖灵劈开玉垒山,凿出宝瓶口,疏通岷江之水,变水患为水利,化西海为田畴,使川西平原从鱼凫时代直入到农桑时代,并且奠定了都江堰工程的基础。后望帝退隐西山,禅让帝位于鳖灵,称丛帝,丛帝死后葬于今郫县城南,后又建丛帝祠,南朝齐明帝时又把望帝陵从灌县迁至郫都区丛帝祠,二陵一处,合称望丛祠。清初,望丛祠在战乱中焚毁,[[道光]]年间又在旧址重建望丛祠,[[民国]]八年,四川总督熊克武也曾拨款修建望丛祠。
<center>{{#iDisplay:g0642u1zrbr|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