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李门二仙庙

增加 3,18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西李门二仙庙位于中国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西李门村,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李门二仙庙始建于唐,…”
西李门二仙庙位于中国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西李门村,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李门二仙庙始建于唐,金正隆二年(1157年)、大定二年(1162年)大修,明清均有修葺。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占地2748平方米,现存山门、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和廊庑等建筑,其中中殿为金正隆二年所建,余为明清所建。中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

==简介==

二仙庙位于高平市城东南10公里的岭坡村南二仙岭巅。在牛庄乡境内。这里交通方便。相传晋时有俩姐妹,生母病故,不堪继母虐待,常仰天痛哭,一日感动天神,下降黄龙,二女乘龙升天,遂成仙女。他俩关心民间疾苦、遇有求雨,求药、求子女者,有求必应,上党一带辗转流传,极为崇信,遂建庙祀之。在高平市区南14公里西里门村二仙岭。相传晋时有两姊妹,生母病故,不堪继母虐待,常仰天痛哭,感动天神,下降黄龙二女乘龙升天,遂成仙女。她俩关心民间疾苦,遇有求雨、求药、求子女者,有求必应,上党一带辗转流传,极为崇信,遂建庙祀之。始建年代不祥,金、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现存山门、东西廊庑、中殿、配殿、后大殿等建筑。中殿年代最古,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前檐廊深一间,门窗移置于前槽金柱上。柱为方形抹楞,覆盆莲瓣式柱础。殿内无柱,大梁与廊下乳袱在前檐柱上搭交,结构简洁牢固,为金代遗构。庙内有金代石碑一通,载仙姑灵应事迹;清光绪五年(1879年)碑详述光绪三年灾情及民间生活疾苦,是研究我国灾害史的重要资料。

==建筑==

该庙始建于金、明清年代均有重修。三进院落,建有山门、中殿、后殿、左右配殿、东西廊庑、厨房等。布局均衡整洁,庄重严整。中殿年代最古,创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保存完好。中殿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檐廊深一间,门窗移至前槽金柱上。柱为方形抹楞,覆盖莲瓣式柱础。殿内无柱,大梁与廊下乳袱在前檐柱上搭交,结构简洁牢固,美观壮丽,为研究金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资料。庙内有金代石碑一通,载仙姑灵应事迹;清光绪六年(1880年)立碑一通,详述光绪三年灾情及民间生活疾苦,是研究历史灾荒的重要资料。该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编入了《中国名胜词典》。

==历史==

创建年代不详,金、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存有山门、中殿、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殿。从庙内和周边残存的金代建筑台基来分析,现存建筑的规模已经远远逊于金代。中殿为金代遗构,殿前月台也为金代遗物。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浮雕有力士、兽头,并镶嵌有两幅线刻:"队戏图""方巾舞图"。这两幅线刻是我国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剧实物资料之一,文物价值十分珍贵。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