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增加 1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1.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big>[http://p1-q.mafengwo.net/s11/M00/BF/B7/wKgBEFtylvSAWG2rAADmDQ2YRyg12.jpeg?imageMogr2%2Fthumbnail%2F%21440x260r%2Fgravity%2FCenter%2Fcrop%2F%21440x260%2Fquality%2F10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sales/2668336.html?cid=1030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 ,位于中国 [[ 山东省 ]][[ 威海市 ]] ,是为纪念 [[ 甲午战争 ]] 而设立的博物馆。
==历史==
1984年, [[ 国家 ]] 决定对外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4月1日, [[ 威海港 ]] [[ 刘公岛 ]] 正式对外开放。 [[ 国务院 ]] [[ 中央军委 ]] 决定,北洋海军提督署及其附属建筑由驻军分批移交地方管理。
1985年3月21日,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为全民文化事业单位,编制4人,隶属威海市(现环翠区)文化局。1987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地级威海市成立。同年12月9日,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上划为市直文化单位,隶属威海市教育文化体育委员会。同时威海市编制委员会决定,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同时挂“威海市文物管理所”的牌子,编制20人,在履行原职责同时,还对威海市所属的 [[ 荣成县 ]] [[ 文登县 ]] [[ 乳山县 ]] 、环翠区的文物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1992年3月1日,该所划归威海市文化委员会。同年4月25日,经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更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2003年6月30日,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市 [[ 人民政府 ]] 决定将该馆划归刘公岛管理委员会领导,仍是市直文化 [[ 事业单位 ]] 。2008年该馆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 [[ 国家一级博物馆 ]] 。2009年9月经威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但该院对外仍在同时使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名称。
1985年,设办公室、陈列业务部、宣传教育部。1992年,增设安全保卫部、财务经营部、旅游服务社、文物科技保管部。1995年成立 [[ 图书 ]] 资料研究中心。2004年增设水师学堂管理部,对水师学堂范围内的文物遗址进行管理保护并对外开放。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在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常委 [[ 李长春 ]] 的关怀下,于2005年3月启动建设,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被 [[ 共青团中央 ]] 公布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被 [[ 教育部 ]] 、民政部、 [[ 文化部 ]] [[ 国家文物局 ]] 、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公布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的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十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之一。1994年7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 江泽民 ]] 题写馆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李鹏、 [[ 李岚清 ]] 、乔石、 [[ 刘华清 ]] 、田纪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为该馆题词。
==视频==
246,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