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夕佳山民居

增加 1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夕佳山民居 ''' 位于中国 [[ 四川省 ]] 江安县夕佳山镇坝上村,1991年4月16日公布为 [[ 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 ,1996年11月20日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夕佳山民居始建于明 [[ 万历 ]] 四十年(1612年),后世屡有增建和修缮。 [[ 占地面积 ]] 约7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约1万平方米,共有房屋123间,均为穿斗式木结构,多为悬山顶,前后共三进,旁有花园。
==景点简介==
夕佳山民居位于 [[ 宜宾市 ]][[ 江安县 ]] 城东南18公里处。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建,经清、 [[ 民国 ]] 期间几次较大的修葺,至今保存完整。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远山脉,北临层层浅丘,有“千人拱手、万山来朝”的气势。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房舍123间,为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掩映于修竹茂林之中,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1996年,夕佳山民居由 [[ 国务院 ]] 公布为第四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主要景点==
=== 概述===
整个民居 [[ 建筑 ]] 在四个台基之上,为四合院式,纵深三进,有11个天井。以正门、前厅、堂屋为中轴线向两翼展开,布设有东花园、西花园、后花园。民居建筑除固若金汤的围墙和四角的碉楼为石砌外,其余民舍均系悬山穿斗木质结构,青瓦盖顶而成。
前厅、天井、堂屋、客厅、厢房、戏台、碉楼及象征家族地位的双斗桅杆,青瓦褐木,一应俱全。那古色古香的桌、椅、床、柜、窗等无不显现装饰细节上的考究,又体现出庄园主人对 [[ 物质 ]] [[ 精神 ]] 生活的追求。民居建筑工艺之考究、表现古代民俗风情之完善,堪称川南的“民间建筑化石”和建筑文化史上的“活字典”。民居精湛的木雕艺术,实为我国民间木雕艺术之珍品,是研究明代建筑与人居环境的重要史料。
=== 文魁门===
民居中门叫 [[ 文魁门 ]] ,门楣上雕刻着“文魁”二字,据传是用来驱邪镇鬼的,鬼见了“文魁”就不敢再往前走了,就被拒之门外了。另一种传说则是“文魁”是天上的 [[ 星宿 ]] ,是主管人间读书人的功名的神。他的朱笔只要点中了谁,谁就会中 [[ 状元 ]] ,所以书香门第都十分敬重他,将其供奉在门楣上以示尊重。
=== 前厅===
前厅正面 [[ 朱红色 ]] 的木板墙,是可以开合的“十四抹、二十八扇”雕花带窗式木门。平时用门栓杠起来作墙,只留中门敞开,供人进出。如遇进出人流量大之时,则打开所有门扇,就形成了一个通畅的大厅。
门扇上的雕刻精美、构思巧妙、蕴含丰富、刀法简练、色彩艳丽,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民间的木雕艺术。雕刻内容,一是传统典故。如“渔”、“樵”、“耕”、“读”。“渔”通过两个渔夫钓鱼和放水捉鱼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不要竭泽而渔的哲理;“樵”则以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告诫观者要珍惜友谊,知音难寻;“耕”描绘的大舜耕 田,其特别之处在于使用的是 [[ 大象 ]] ,而不是 [[ ]] ,这既是农耕有 [[ 历史 ]] 的真实再现,又蕴含了“万象更(耕)新”的寓意;“读”用的是梁山伯祝英台梨山功书的典故。“渔”、“樵”、“耕”、“读”体现了主人处世立身的思想。二是吉祥图案,如“双喜临门”、“麒麟吐宝”、“终身吉祥”、“福”、“禄”、“寿”、“喜”等。三是民间传说故事,如“麒麟吐玉书”、“暗八仙”等。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谐音、双关手法表情达意。如“钟声桔羊”,一棵桔子树,树上桂一口钟,树下有一只羊,谐音即是“终身吉祥”、“莲生三戟”,画面上是一朵莲花,花上插着三只戟,即是“连升三级”。前厅正面檐柱上的镂空木雕撑拱,造型巧妙生动,雕艺精湛,既是建筑力学上的支撑,又是美学上不可或缺的装饰。其内容则有“福在眼前”、“俸禄如意”、“松鹤延年”、“欢天喜地”等,寄托了当年主人美好的生活愿望。
大厅正前方墙壁上,挂着刘光第所赠的“龙光永榭”匾。匾下是五彩缤纷、构思精巧的“鸡冠罩”。“鸡冠罩”是房屋通道上的装饰构件。这个“鸡冠罩”的 [[ 图案 ]] ,中为“百鸟朝凤”,左右各一幅对称的“鱼跃龙门”,然后分别是“野鹿含花”和“鹿鹤通泰”。几幅图案用瓜和藤蔓串在一起,取《诗经.大雅》“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句意,表现了主人希望子孙绵延不绝,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愿望。
=== 堂屋===
穿过前厅,正前方即是堂屋。堂屋是祭祀、议论重大事情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处所,是封建神权、族权、夫权的集中体现地。一般外客、闲杂人、女性特别是孕妇,是不可跨越堂屋门槛的(家中地位最高的女性和拜堂的新娘除外)。堂屋的门楣上高挂一块大匾,匾文为“伯仲增辉”,为黄氏的亲友所题赠。堂屋的大门,是传统的“三抹六扇”雕花木门,这是“湖广填川”家庭的标志之一。“三抹六扇”缘出 [[ 春秋战国 ]] 的《 [[ 考工记 ]] 》一书中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句。堂屋正上方设置着“ [[ 神龛 ]] ”,神龛上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牌位。这7个字的书写颇着讲究,简而言之,就是“大不顶天,地不离土,君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离币,位不离人”。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247,1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