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首都博物馆

增加 19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首都博物馆.jpg|350px|缩略图|右|<big>首都博物馆</big>[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photoblog/6/9/7/4/6974908/20096/12/1244787471323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1430887.html 来自 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 首都博物馆 ''' ,位于 [[ 北京市 ]] 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是北京市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为 [[ 北京市文物局 ]] 直属单位。
==历史==
1953年,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访问苏联期间参观了“莫斯科历史与建设博物馆”。回国后两人提议筹建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4月27日,在西长安街的北京市政府东厅, [[ 吴晗 ]] [[ 郑振铎 ]] 召开了关于建立“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的座谈会, [[ 叶恭绰 ]] [[ 邢赞亭 ]] [[ 常任侠 ]] [[ 侯仁之 ]] [[ 王松声 ]] [[ 马衡 ]] [[ 常惠 ]] [[ 傅振伦 ]] [[ 刘开渠 ]] [[ 苏秉琦 ]] [[ 启功 ]] [[ 何达 ]] [[ 萧军 ]] 等20余位历史、文化、教育、艺术界名人及文化部文物局业务秘书罗哲文等工作人员参加。1954年2月,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编制8人,起初在北海公园画舫斋与北京市文物调查研究组合署办公,后迁至北海公园天王殿。北京市政府还将天坛公园七十二长廊和宰牲亭划归筹备处作为展览地点。文化部从湖南、天津、四川、山东、云南、上海、重庆等地博物馆抽调业务干部支援筹备处的建馆和陈列工作。吴晗亲自主持召开了关于“首都历史与建设展览”的座谈会,会后筹备处开始编写首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列大纲。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各地博物馆借调人员陆续返回,陈列计划落空。
1958年, [[ 北京 ]] 十大建筑动工,仅用一年全部建成,其中大型国家级博物馆占一半。同期,北京新建了一大批 [[ 博物馆 ]] ,专家们再次呼吁筹建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但三年困难时期到来,筹建计划搁置。1960年12月,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被撤销,与北京市文物调查研究组合并为北京市文物工作队, [[ 文物 ]] 移交,人员缩减。
1963年12月,经中共北京市委主要负责人 [[ 邓拓 ]] [[ 郑天翔 ]] [[ 万里 ]] 等批复,筹备处恢复工作,并定名为首都博物馆筹备处,继续筹建博物馆工作。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首都博物馆筹建工作被迫停止。1969年9月,首都博物馆筹备处被撤销。
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6月,北京市文物局成立。不久,首都博物馆筹建工作第三次启动。9月,首都博物馆筹备处主任梁丹进驻 [[ 北京孔庙 ]]
1981年10月1日,经过两年筹备的首都博物馆在北京孔庙正式对外开放,首位参观者是位退休工人,馆长梁丹亲自带他参观了《北京简史陈列展(古代历史部分)》、《北京民俗展》、《 [[ 李大钊纪念展 ]] 》三个展览及孔庙古迹。到1990年代中期,首都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12.6万件,但展厅面积小,缺乏文物库房,冬季因无暖气只能闭馆。1994年,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刚上任,首博馆长马希桂就去“诉苦”,并三次请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到首博调研,希望为首博建新馆。张开济等 [[ 专家 ]] 也为建新馆多次呼吁。但当时建新馆至少需5000万元,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同意建新馆,但资金需首博自筹,建新馆的提议就此搁置。
1997年,在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主持下,半年内出了6份建新馆立项报告,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拨专款,首博新馆建设启动。作为北京市“十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工程,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在1999年获得 [[ 中共北京市委 ]] 、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2001年经国家发改委报 [[ 国务院 ]] 批准实施。2001年12月25日,首都博物馆新馆开工仪式在复兴门外大街举行。2003年4月,“非典”使建设工程几近停滞。“非典”过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的首个办公会便是讨论首都博物馆工程建设问题。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在2005年底前开馆试运行的承诺书上签字。2005年10月,首批文物在武警护送下从孔庙迁往新馆。2005年12月16日,首都博物馆新馆开始试运行,第一位观众是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年级学生林征。当晚,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首博新馆招待各国使节。次日,意犹未尽的 [[ 美国 ]] 大使偕家人再次来新馆参观。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
2000年4月, [[ 北京市文物公司 ]] 总经理秦公得知“乾隆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连同3件铜喷水兽头等四件圆明园文物将在香港苏富比公开拍卖,5月2日该公司以1900万港元拍得该套瓶,使国宝回归。该套瓶后成为首博馆藏文物。
2005年夏, [[ 大英博物馆 ]] 馆长尼尔·麦克雷戈特地到首都博物馆新馆施工现场考察,决定将2006年大英博物馆全球巡展中国站的展览放在该馆。2006年3月,大英博物馆的272件文物在首博新馆展出。此后,首博与海外博物馆进行了许多合作。
200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胡锦涛 ]] 在首都博物馆参观澳门特别行政区10周年成就展。其他8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参观了该展览。2014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习近平 ]] 在考察北京市工作期间,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
2014年11月29日,首都博物馆画院在首都博物馆成立,隶属于首都博物馆。 [[ 中国美协 ]] 主席 [[ 刘大为 ]] 为画院题写匾额, [[ 郑万通 ]] 发贺信。首都博物馆画院成立时,名誉院长为郝东晨、李瑞森、蒋采萍、满维起、邓远坡,院长为韩学中,副院长(以年龄排序)为王光明、童和平、宫建华、潘缨、李晓柱,并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Category:069 博物館學]]
245,7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