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梅花螳螂拳

增加 8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梅花螳螂拳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www.qqgfw.com/Upload/2010-05/%E5%9B%BE4%EF%BC%88%E5%8F%8D%EF%BC%89.JPG 原图链接][http://www.qqgfw.com/KungfuArticleList2.aspx?KungfuArticleID=5228 来自 全球功夫网 的图片]]]
''' 梅花螳螂拳 ''' ,是一种螳螂拳类的中国武术,与 [[ 罗汉拳 ]] 有相当的关系。
==综述==
螳螂拳为明末清初胶东人 [[ 王朗 ]] 所创,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 历史 ]] 。相传,王朗祖师察螳螂捕蝉之动静,取其神态,赋其 [[ 阴阳 ]] ,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
在螳螂门古老拳谱《可使有勇》(梁学香著于 [[ 道光 ]] 年间)中记载为“昔者王朗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论虚实刚柔,其妙无敌”。在《螳螂拳谱十八家拳祖姓名》中提到“王朗的螳螂总敌”。也就是说在道光年间,所知道的螳螂门祖师,就为王朗<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09951838_17e101a5e0010040md.html 中华国术传承之神出鬼没螳螂拳,无影无形万千变],新浪网, 2017-12-27</ref>。
螳螂拳从莱阳传出后,由姜化龙、宋子德、崔寿山、王玉山先生于清末民初先后到 [[ 烟台 ]] [[ 青岛 ]] 传授嫡派螳螂拳,传授螳螂拳的国术馆遍布胶东,由于习练者众多,逐渐形成了现今烟台螳螂门的三枝四派,分别是:莱阳三山一脉的太极螳螂,烟台郝家的太极梅花螳螂,烟台林景山一系的七星螳螂,龙口、招远林世春一脉的六合螳螂等。1983年,在国家体委进行的“全国武术遗产抢救、挖掘、整理”工作中,莱阳民间拳师刘希云先生把祖传的“螳螂拳谱”献给国家,并获“雄狮奖”。同时,名震天下的“三山”之一王玉山先生之子王元亮先生被确定为嫡派螳螂拳传人,并在莱阳收徒授拳。在此契机下,莱阳的武术运动,盛行一时。现在在莱阳习练螳螂拳的拳师大都是是王元亮先生的徒弟。另外,在全国各地乃至 [[ 世界 ]] 许多国家都有螳螂拳的拳法在流传,据考证均与莱阳螳螂拳有极深的渊源。
==起源==
此拳据传发源于明末清初年间(也有 [[ 南北朝 ]][[ 梁武帝 ]] 时一说),一名叫王郎的武术家访友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有所启发,然后他捕捉了许多螳螂,经常地戏斗,观察研究螳螂的每一细小神态动作。在精神方面他吸取了螳螂的意念高度集中、刚毅机智的气概;手法上吸取了它巧妙运用两个前臂进行勾、搂、卦、劈等动作是所表现出的快速灵巧;身法上吸取了它腰身的仰、俯、拧、旋的灵活多变;步法上吸取了它的踏实、稳固以及前后左右闪展腾挪的突跃等。他编制了一些巧妙的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再度访友比武连连获胜。王郎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 [[ 学习 ]] ,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从而创立了初期的 [[ 螳螂拳 ]]
[[明英宗| 明末 ]] 清初时, [[ 山东 ]] 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到 [[ 少林寺 ]] 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树下休息,苦思破敌之法。见一螳螂缘树而下,乃以划草戏之。螳螂则以一刀勾一刀打,转变有度,闪转灵活,乃携螳螂回寺,终日试之,而研究出勾搂刁采等螳螂手法。一日在树下练习时,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追逐很久,猿猴才弃其衣而去,王郎思之良久,摹仿猿猴之足迹,变换之角度,而研究出猴之步法。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不久,即有人写出拳谱。第一篇为“ [[ 十八罗汉 ]] 短打序”,其中说:短打者,少林福居禅师所著也,注释详确,义理精通…。并有“短打要论”,“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条”、“长拳即短打,短打要长拳”等等。练螳螂拳者“以此为总谱,或称为老谱”。可见当时螳螂拳只有一种。以后一传再传,逐渐演变,遂分为三大派了<ref>[http://www.wushuorg.com/news/wlys/tlqlsyfzqyx_9244_1.html 螳螂拳历史与发展起源(下)],武术文化网,2017-12-15</ref>。
==视频==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