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441
次編輯
變更
和式太极拳
,→简史
==简史==
[[河南省|河南]]温县赵堡镇,是近代 [[ 太极拳 ]] 发源地之一。[[清朝|清末]]太极拳家[[ 和兆元]] 就诞生在这里。一代宗师和兆元始创和式太极拳,至今有一个半世纪,传承达八代。
和兆元(1810 –1890年)温县赵堡镇人,赵堡太极名师陈清平的入室弟子。1836年进京供职,曾统领 [[ 皇宫 ]] 大内侍卫(据传)。因屡有功绩被皇室例封为“武信郎”。在京期间,他广交武林同道,切磋交流,集思广益,反复实践,所以和兆元提出:“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的理论。制定出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即和式太极拳,因地域因素也被称为“赵堡太极拳”。
和兆元晚年归里,处世低调,除传子[[和润芝]]、和敬芝、孙和庆喜、苗彦升外,只在赵堡镇附近传播。
郑锡爵,字伯英(1906—1961),性情淳厚,为人正直,喜好武技,深得和公赏识,被纳为入门弟子。他勤奋好学,尊师重道,太极功夫出类拔萃。抗战时期,他迁避[[西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武术]]教官。郑伯英忠于继承,体悟不缀,在[[西北]]武林几十年,其功力扎实,身法端正,松柔浑圆,技击善于引进落空,处险境而后发先至之专长,打人无不在惊险处。历挫强顽,未遇敌手,誉满西京,桃李盈门,有“和氏太极西北二杰”之美誉。
2009年列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 项 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