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36
次編輯
變更
羅伯特·洛威爾
,無編輯摘要
洛威爾在波士頓長大,[[詹姆斯·羅素·洛厄爾]](James Russell Lowell)是他的曾祖父,[[艾米(Amy),珀西瓦爾(]]Percival)和[[勞倫斯·洛厄爾]](A. Lawrence Lowell)是遠房表親。
其作品影響了包括[[希尼]]、[[米沃什]]、[[布羅茨基]]、[[沃爾科特]]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及[[畢 肖 曉 普]]、[[普拉斯]]、[[默溫]]等在內的多位同代和後輩詩人。<ref>[http://www.dictall.com/indu/339/3388591734D.htm ]詞都網-美國詩歌-最具影響力 羅伯特·洛威爾簡介]</ref>
早年寫下「一種冷眼旁觀的自足詩歌」[[德里克· 沃爾科特]](Derek Walcott)在《論洛威爾》一文中說的:「他的學徒期是憤怒。年輕時的每一個短語都凝聚著熱烈的野心。」
1944年,出版第一卷詩《不一樣的土地》(Land of Differentness,)講述了一個處於危機和渴望精神安全的世界。
1946年,出版詩集《威利老爺的城堡》(Lord Weary's Castle)彼時,他仍然遵循著「新批評派」的傳統寫法,將「形式工整而內容艱深」作為創作的重心,但很快,他便走向了傳統的反面。在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士]]那裡,洛威爾發現了一種結構鬆散、口語化的自由詩體,他還從好友[[伊莉莎白·畢 肖 曉 普]]樸實有力的語言中汲取經驗。
1947年,《威利老爺的城堡》獲得了[[普利策獎]]。他從聖公會主義向天主教的轉變,並探索了美國清教徒遺產的陰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