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身立命

增加 5,37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很多人在顺境之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享受当一个风流人物,在逆境之时又有多少人想起吕蒙正之《破窑赋》:“……昔时,余在洛阳,日投僧院,夜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上人憎,下人厌,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吾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秧,思衣则有绫罗锦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上人宠,下人拥,人皆仰慕,皆言余之贵也。余曰:非吾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ref>[https://www.jianshu.com/p/9bc26a0f6e39 《安身立命》 - 简书]</ref>
 
==经 典==
 
古人有句话讲“安身立命”,无论是王侯将相的英雄人物,还是忙于生计的普通百姓,都需要面对如何安身和立命的人生思考。这是不同的人对于“安身立命”有着不同的解释方式。
 
作为大人物,他们的安身立命是如何从时代的洪流中,建立起赫赫的功勋,让自己能够流芳百世,若是再奢侈一点,能够功成身退则更加完美;作为小人物,他们的安身立命追求,不过是一日三餐,娇妻爱子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实际上,很多人对于“安身立命”的问题,都是停留在概念性的层面,有些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不用慌,早在千年前,历朝历代的鸿儒大家早已替我们找到答案。儒家仅用6个词语,将人生安身立命的奥秘说得透彻无比。
 
===知止===
 
何谓“知止”,当止所止,适可而止之意。李记大学有言“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它这句话,以知止为开启,以安定为收尾,将人生由困惑到安定的路线阐述的很明确。
 
做到知止,说难也难,说易也易。知止,浅白点说,可以理解为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很多人就是容易失去“度”的把握,所以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失控的结局。
 
===思定===
 
儒家说,知止而后有定。知止后面,儒家赶紧接上一个“定”字,足以见得“定”字的重要性,至少它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再看朱熹说过“事事物物皆有定理”,朱熹将人生处事包括做学问的核心,用一个“定”字来把握,也可以说在朱熹看来,“定”是整个儒家经典的通关词汇。
 
因为它是做事的基础。定,说成定理、定力皆可。跟做数理化一样,知晓一件事背后必然有个定理来支撑,能够彻底搞懂一件事,不下一番苦功夫、保持钻研的刻苦定力也很难成为“大家”。从古至今,这样的人实在太多,有些人天赋很好,却难逃“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命运,方仲永是其一也。
 
===心静===
 
有句话说“心静自然凉”,古人认为炎热的夏天,保持自己一颗安静的内心,依然可以感受到些许凉意。古人到底是自欺欺人,还是经过实践考证,暂且不论。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古人无比强调个人对“本心”的把控。
 
阳明心学说“心外无物,精至一处”。他将人生的至善臻美归结到“心”,认为心之外不存在任何事物。虽然王阳明的心学也存在一定的唯心主义论,毕竟他是从认知有限的农耕社会,借助有限的学习资源,给广大的学者找到一条有效的学习路径,即保持心静!
 
常言道“大道至简”,何谓大道?古人认为山川、树木、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是一切道理的来源,它们的日常状态都是安静不动。由此及人,联想到人做好安身立命的学问,也要像这些自然事物学习,保持一颗安静的本心。
 
===身安===
 
本文的所要探讨的是“安身立命”。身安不同于安身,安身是以“安”为动词,强调“安”的过程。身安则是以“身”为落脚点,侧重如何给自己找到一个定位,再通俗点说“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
 
古代社会层级无非分为士农兵商。一个人从出身先结发,应该在成年以后找到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今天叫做职业规划。试想,一个人若是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他的人生理想又何从谈起,他又怎么能够活明白自己短暂的一生。
 
===忧虑===
 
人食五谷杂粮,必有欢喜忧愁。忧虑既可以是忧愁,也可以是忧患意识,也可以是思虑。人生在世需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忧虑,所忧过去,所忧现在,所忧未来。当人找到一条谋生职业后,应该对自己做一次“加减乘除”,树立起忧患意识,遇事多思考、多动脑。
 
人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便是建立在忧虑思考后的决定,世界从来不缺努力的人,缺少的是缺乏忧患意识的人。很多人辛辛苦苦还是艰难度日,我们能说他不努力吗?非也,更多的是所思考决定。
 
===得失===
 
有得必有失,得失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即便是王侯将相、钟鸣鼎食之家也必然有得失之事,没有谁能够占尽人世间的美好。
 
舜是贤德之人,尚有不仁义的父母。房玄龄是一代贤臣,却生出房遗爱不学无术的儿子。
 
连这些人同样要面对人生得失,如同咱们普通民众一样,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圆满。得失之间,要用得失的心态去面对。坦然接受得失,接受那些不完美,人生才能活得心安理得,才能做到安身立命。
 
儒家为后人总结的6个词语,将人生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奥秘说得无比透彻。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至于每个人领悟程度有多高,还要看个人的造诣。<ref>[https://dy.163.com/article/FBKE6BR305373AA0.html;NTESwebSI=C30F5300995AF2A1766605272E5A7592.hz-subscribe-web-docker-cm-online-rpqqn-8gfzd-di16l-67859886zdd-8081 古人如何安身立命?儒家仅用6个词语,说透人生处事的奥秘]</ref>
==造 句==
8,0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