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可可西里山

增加 10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可可西里山 ''' 位于中国 [[西藏| 西藏自治区 ]] 东北部及 [[ 青海省 ]] 西南部。又称可可西里山是 [[ 昆仑山脉 ]] 南支,东延接巴颜喀拉山,东西走向,长500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属于年轻褶皱山。主峰岗扎日,海拔6305米。 [[ 长江 ]] 北源楚玛尔河<ref>[http://www.haixi.gov.cn/info/1146/6702.htm 楚玛尔河],海西州人民政府,2020-04-05</ref>源地。冰川只分布在岗扎日峰区。东、西两侧海拔较低,青藏公路经过此山的东段。
可可西里山于印支运动开始上升,喜马拉雅运动中更剧烈隆起,第四纪并有火山活动。山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仅青藏交界处有少数雪峰超过6000米。山地与其南北侧闭塞湖盆地面相比较,相对高差仅三四百米。山势一般平缓,多年冻土广布,高处少永久性积雪与 [[ 冰川 ]] 。由于地处内陆, [[ 气候 ]] 干燥,除北侧有 [[ 淡水湖 ]][[ 钦马湖 ]] 外,其余南北星罗棋布之湖泊均为咸水湖。东部楚玛尔河宽谷内甚至出现沙丘。山地草原草类稀疏,人烟与畜群均少。
==地质地貌==
可可西里山是昆仑山脉南支,或称可可稀立山。横贯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中西部。西起木孜塔格峰(海拔7723米)之南,东止楚玛尔河与沱沱河间的 [[ 青藏公路 ]] 以西,呈东西走向。可可西里山东接巴颜喀拉山,二者同为中国三叠系分布最广、发育最好地区。山体大致为一巨大复向斜,三叠系位于轴部,二叠纪地层出露于两翼;与褶曲轴面近于平行的逆冲断构造亦极发育。藏北玛尔盖茶卡北岸,所见二叠纪灰岩竟逆冲于 [[ 羌塘 ]] 高原北部第三纪砂砾层之上,成为飞来峰。
可可西里山脉的岩石丰富多样。其中,在西金乌兰湖、移山湖一带发现了具有洋壳性质的蛇绿混杂岩,并发现了大量的放射虫和海绵 [[ 化石 ]] ,其时代可确定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这是这一带已知发现的最老地层。这表明,早在3亿年前,可可西里地区就已经是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了。
到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可可西里地区已属于相对稳定的 [[ 滨海 ]] 和浅海环境。 [[ 科学家 ]] 在这时的灰岩层中发现了早三叠世的双壳类、腕足类、有孔虫等化石。到中、晚三叠世发生大规模海侵,发现了晚三叠世的双壳类、 [[ 腕足类 ]] 、有孔虫等类化石<ref>[http://news.sina.com.cn/c/edu/2006-11-20/091810548431s.shtml 可可西里山脉地质变迁的时代记录者],新浪网,2006-11-20</ref>。
变化就在运动中。距今约1.95亿年的三叠纪末,羌塘地块向北推挤,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于是使乌兰乌拉-夏仑曲断裂以北的可可西里地区 [[ 褶皱 ]] 隆起成为山地。
“侏罗纪末,燕山运动使中特提斯两侧的陆块碰撞、隆起成陆。”李建国16日在 [[ 各拉丹冬 ]] 地区的确莫山考察时对记者说:“ [[ 唐古拉山 ]] 地区出露的地层,完整地记录了这一地区从 [[ 海洋 ]] 到陆地的演变过程。”
此后的 [[ 白垩纪 ]] (约1.4亿年前),可可西里地区以山间湖盆广布的面貌出现。在盆地中沉积了 [[ 红色 ]] 碎屑岩层,其中发现有非海相双壳类动物群化石。始新世(4500万年前)时,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在可可西里地区形成了宽缓褶皱、冲断及走滑断层。
可可西里地区地层有些缺失不全,但所见地层中的化石门类却十分丰富,从石炭纪到第四纪均有代表性化石存在,如早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的发射虫,晚二叠世的有孔虫,早三叠世的双壳类,中、晚 [[ 侏罗纪 ]] 的双壳类、菊石、 [[ 藻类 ]] ,早白垩纪和中新世的非海相双壳类、腹足类、植物大化石、孢粉等。始新世的造山运动以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地区,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隆起而抬升,往后并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可可西里山脉的面目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