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可可西里山

增加 2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可可西里山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及青海省西南部。又称可可西里山是昆仑山脉南支,东延接巴颜喀拉山,东西走向,长500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属于年轻褶皱山。主峰岗扎日,海拔6305米。长江北源楚玛尔河 <ref>[http://www.haixi.gov.cn/info/1146/6702.htm 楚玛尔河],海西州人民政府,2020-04-05</ref> 源地。冰川只分布在岗扎日峰区。东、西两侧海拔较低,青藏公路经过此山的东段。
可可西里山于印支运动开始上升,喜马拉雅运动中更剧烈隆起,第四纪并有火山活动。山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仅青藏交界处有少数雪峰超过6000米。山地与其南北侧闭塞湖盆地面相比较,相对高差仅三四百米。山势一般平缓,多年冻土广布,高处少永久性积雪与冰川。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除北侧有淡水湖钦马湖外,其余南北星罗棋布之湖泊均为咸水湖。东部楚玛尔河宽谷内甚至出现沙丘。山地草原草类稀疏,人烟与畜群均少。
可可西里山脉的岩石丰富多样。其中,在西金乌兰湖、移山湖一带发现了具有洋壳性质的蛇绿混杂岩,并发现了大量的放射虫和海绵化石,其时代可确定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这是这一带已知发现的最老地层。这表明,早在3亿年前,可可西里地区就已经是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了。
到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可可西里地区已属于相对稳定的滨海和浅海环境。科学家在这时的灰岩层中发现了早三叠世的双壳类、腕足类、有孔虫等化石。到中、晚三叠世发生大规模海侵,发现了晚三叠世的双壳类、腕足类、有孔虫等类化石 <ref>[[可可西里山脉:地质变迁的时代记录者]],新浪网, 2006-11-20 </ref>
变化就在运动中。距今约1.95亿年的三叠纪末,羌塘地块向北推挤,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于是使乌兰乌拉-夏仑曲断裂以北的可可西里地区褶皱隆起成为山地。
可可西里地区地层有些缺失不全,但所见地层中的化石门类却十分丰富,从石炭纪到第四纪均有代表性化石存在,如早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的发射虫,晚二叠世的有孔虫,早三叠世的双壳类,中、晚侏罗纪的双壳类、菊石、藻类,早白垩纪和中新世的非海相双壳类、腹足类、植物大化石、孢粉等。始新世的造山运动以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地区,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隆起而抬升,往后并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可可西里山脉的面目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