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蔡锷故居

增加 16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蔡锷故居 ''' ,位于 [[ 湖南省 ]][[ 邵阳市 ]] 大祥区蔡锷乡(原名蒋河桥乡)蔡锷村,土砖结构的平房,是 [[ 民国 ]] 初期 [[ 政治 ]][[ 军事家 ]] 蔡锷的祖屋。故居坐南朝北,正房面阔三间,一间偏房为厨房,占地面积160平方米。该房1950年倒塌,曾被辟为橘园。1991年按原貌修复,并将旁边的民居开辟为蔡锷生平事迹陈列馆。
蔡锷(1882~1916 年),字松坡, [[ 中国近代 ]] 著名的 [[ 民主 ]][[ 革命家 ]] 和军事家。其祖藉在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村(原名蔡桥头),清 [[ 光绪 ]] 八年(1882 年)出生在今洞口县水东乡大坝上,他聪颖过人,六岁入 [[ 私塾 ]] ,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进入“长沙时务学堂”深造,以其特出的才华,深得学监课嗣同、总教习梁启超的器重。同年,以第一名入选出国留学生。
目前,水东大坝上的蔡锷故居正在修复之中。还有将军阁、松坡亭等纪念性 [[ 建筑物 ]] 也在计划筹建。过去只有几户人家、一条小路的大坝上,如今已是房屋林立, [[ 车辆 ]] 如梭。只有故居门前那条河,屋后那 座山仍亘古不变。秀水灵山与将军故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 图画。
==生平简介==
蔡锷(1882.12.18—1916.11. 8) ,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今邵阳)人,中国近代爱国将领、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 [[ 湖南 ]] 邵阳人。
1897年入 [[ 长沙 ]][[ 时务学堂 ]] ,接受了 [[ 梁启超 ]] 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 。 1899 。1899 年赴 [[ 日本 ]] ,先后毕业于陆军成城学校和陆军 [[ 士官 ]][[ 学校]],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1904  1904 年回国后,在 [[ 江西 ]] [[ 湖南 ]] [[ 广西 ]] 等地从事 [[ 军事 ]][[ 教育 ]] 工作。 其间著有《军事计划》一书,对加强 [[ 国防 ]] 建设和治军用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1911  1911 年初调 [[ 云南 ]] ,任 [[ 新军 ]] 第19镇第37协协统,为加强新军建设,编撰了《曾胡治兵语录》。 [[ 武昌起义 ]] 爆发,他与革命党人密商响应,10月30日在昆明组织武装起义,次日起义军占领全城,被推为云南军都督府都督。不久,他鉴于 [[ 帝国主义 ]] 觊觎我国 [[ 西南 ]] 地区,主持编写了《五省边防计划》,提出了拱卫边疆,加强防务,对付帝国主义侵略的具体方案。    1913  1913 年被 [[ 袁世凯 ]] [[ 北京 ]] 任参政院参政等职,授将军府昭威将军。    1915   1915 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云南将军 [[ 唐继尧 ]] 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 [[ 护国战争 ]] 。他抱病率第1军入川,依靠人民支援和士气优势,运用近战和迂回包围战术,同数倍于己故居文献(4张)的北洋军鏖战川南,克宜宾、江安、纳溪等地。    1916   1916 年6月,护国战争胜利结束,任 [[ 四川 ]] 督军兼省长,11月8日病逝于 [[ 日本 ]] 。 ==参考文献==
112,3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