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琴一号

增加 3,44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天琴一号卫星设计概念图.png|thumb|right| [http://news.hust.edu.cn/__local/B/6C/C3/20430F7D9E26AFF83B662D06AA3_BCD2738D_E5D76.png 原图链接] [htt…”
[[File:天琴一号卫星设计概念图.png|thumb|right| [http://news.hust.edu.cn/__local/B/6C/C3/20430F7D9E26AFF83B662D06AA3_BCD2738D_E5D76.png 原图链接] [http://news.hust.edu.cn/info/1002/39055.htm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 ]]
'''天琴一号'''(全称:“天琴一号”技术验证试验卫星)是[[中山大学]][[罗俊]]团队主导研制的[[卫星]],是‘天琴计划’的第一颗技术试验卫星。<ref>[http://www.xinhuanet.com/2019-12/20/c_1125370937.htm | “天琴”将奏何妙音?——“天琴一号”发射成功背后的我国引力波探测之问] </ref>

该卫星将对高精度空间惯性传感器、无拖曳控制技术、微牛顿量级的推进技术、激光干涉仪等核心技术开展在轨验证。

==研制历程==

2014年,罗俊团队提出“天琴计划”,计划在10万公里高度的地球轨道上,部署3颗卫星组成臂长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建成空间引力波科学探测系统。
2018年4月,“天琴一号”技术验证试验卫星计划通过了教育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组织建议书评审<ref>[http://news2.sysu.edu.cn/news03/1354442.htm |科学网“香山科学会议第S45次会议聚焦“天琴计划”,计划在10万公里高度的地球轨道上,部署3颗卫星组成臂长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建成空间引力波科学探测系统。] </ref>
[[File:天琴一号发射.jpg|thumb|right|天琴一号发射 [http://news.hust.edu.cn/__local/5/83/DB/F624F0227A74AFBD3F659622A5F_F6B77C27_ABC8.jpg 原图链接] [http://news.hust.edu.cn/info/1002/39055.htm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 ]]
2019年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表示:位于[[珠海]]的“天琴一号”地面观测台站已经基本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即将运行。位于深圳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进入可研阶段。“天琴一号”技术验证试验卫星预计2019年年底前发射。

2019年12月2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ref>[http://m.news.cctv.com/2019/12/20/ARTIxTuO8UHOjYYu7EFAvG5E191220.shtml | 我国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 </ref>

2020年1月18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获悉,根据最新试验结果分析,天琴一号卫星已经成功完成无拖曳控制飞行验证。

==最新消息==

2020年5月21日,由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天琴计划首颗试验星“天琴一号”任务周期正式结束。据实验人员介绍,经过多方评估,天琴一号六大技术在轨验证全部通过,每项技术指标都优于任务目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最高水平。<ref>[http://news.cctv.com/2020/05/21/ARTIGlO70OREHKi1QYAU9BmY200521.shtml | “天琴一号”完成在轨技术验证 所有结果优于任务要求] </ref>

==主要功能==

天琴一号将对高精度空间惯性传感器、无拖曳控制技术、微牛顿量级的推进技术、激光干涉仪等核心技术开展在轨验证。

==视频==

<center>

===“天琴一号”升空!我国引力波探测迈出重要一步===

{{#iDisplay:a3038ow5ggn | 560 | 390 | qq }}

===我国也即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已启动,一号卫星已升空===

{{#iDisplay:x0954tipmsm | 560 | 390 | qq }}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10,0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