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國豪(學者)

增加 61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李國豪, 1913年4月13 日- 2005年2月23日, 於[[廣東]][[ 梅縣]] 出生。是 [[ 中國 ]] 著名的橋樑結構力學家、土木工程學家和傑出的教育家。<ref>{{Cite Web|url=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7-02/23/c_136076667.htm|title=我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李国豪逝世|date=2017-02-23|website=科普中國|accessdate=2020-05-22}}</ref>
李國豪是首批 [[ 中國科學院 ]] 院士, [[ 中國工程院 ]] 院士,成 [[陸 元九 ]] [[ 王越 ]] [[嚴 ]] 等是中國少數的雙院士之一, 。他 是國際橋樑與結構工程協會(IABSE)的中國組組長,世界十大著名結構工程專家之一(亞洲僅2人,另1 人為日本學者),1987年又榮獲 國際結構工程功績獎 ”。 近年為中國爭取大跨度橋樑的自主設計權並贏得了許多實踐的機會,為中國提高了橋樑的技術與國際學術地位。他對結構理論包括空間結構、非線性問題、橋樑穩定和振動等創造許多貢獻
李國豪 在[[德國]]攻讀博士學位期間, 研究出「懸索橋按二階理論實用計算方法」,震動了橋樑工程界,26歲獲得「懸索橋李」美譽。
回國後, 他參與了 [[ 武漢 ]] [[ 南京長江大橋 ]] [[ 上海 ]] 南浦大橋,浙江钱塘江大桥, [[ 東莞 ]] 虎門大橋, [[ 汕頭 ]] 海灣大橋等設計建造工作,並擔任上海 [[ 寶山鋼鐵 ]] 總廠工程技術顧問委員會首席顧問。<ref>{{Cite Web|url=https://new.qq.com/omn/20190601/20190601A0FREY.html|title=中国少数双院士之一李国豪:矢志桥梁心系教育 为家国化天堑为通途|website=騰訊網|accessdate=2020-05-22}}</ref>
==生平==
父親早年參加 [[ 辛亥革命 ]] ,後去 [[ 印尼 ]] 經營雜貨小生意。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5歲在村裏上小學, 因天資聰明,13歲便插班讀初二;16歲未讀完高中,李國豪去上海,考入當時以醫科和工科著名的國立 [[ 同濟大學 ]] 。大學畢業後,留校擔任結構力學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助教。 [[ 抗日戰爭 ]] 爆發,李國豪代替離校的德國教授講授鋼結構和鋼橋課程。
'''留學德國'''
1938年秋天,李國豪獲德國洪堡獎學金資助到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進修, 由於成績 特別突出 優異 ,德國破例批准他直接考博士學位。
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是德國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學, 進入該大學的第二年 春天 ,李國豪結合當時擬在漢堡修建的一座主跨800米的公路鐵路兩用懸索橋開始博士論文研究工作。 他從懸索橋加勁梁變位理論(二階理論)的彈性彎曲微分方程,悟出懸索橋的受力相當於一個受豎向荷載的梁同時受一個軸向拉力。 由此他延引出《懸索橋按二階理論實用計算方法》概念,<ref>{{Cite Web|url= http://www.cas.cn/xw/cmsm/201305/t20130503_3831006.shtml|title=【中国科学报】“同济之魂”李国豪|date=2013-05-03|website=中国科学院|accessdate=2020-05-22}}</ref>並用模型試驗加以驗證。 論文在《鋼結構》雜誌發表後,在橋樑工程界引起了極大迴響,從此他被稱譽 懸索橋李 , 當時年僅26歲。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期間,在德國發表了近10篇重要論文,成為首名獲得德國「特許任教工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他的論文至今仍作為經典懸索橋二階理論的寶貴歷史遺產,被各國教材所引用。
'''回歸祖国,李国豪發揮才华的黄金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1946年夏, 李國豪偕同妻子回國 歷時多月多次輾轉才回到祖國, 在途經 [[ 法國 ]][[ 馬賽 ]] 時,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 取名' 歸華'
到達上海後,他回到同濟大學教書,校內創辦了橋樑工程專業,他先後出版了中國第一部在橋樑領域的中文教材《鋼結構設計》和《鋼橋設計》。
1956年,李國豪擔任同濟大學副校長,不久創設工程力學專業,並親自講授板、殼力學,培養了首批工程力學專業的大學生。 1977年升任為校長,制定了同濟大學「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校訓,提出 兩個轉變 辦學方針,恢復德語教學及與德國聯繫緊密的傳統,恢復同濟大學綜合性大學的發展定位。
課堂上, 李國豪時常向學生們重複這一句話。“希望同學們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投身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為國家多做貢獻。”
李國豪曾參與過國家幾乎所有重要橋樑的建設, 如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到後來的上海南浦大橋、江陰長江大橋、東莞虎門大橋、汕頭海灣大橋、長江口交通通道、杭州灣交通通道等等。
[[ 大革命 ]] 時期,李國豪被單獨囚禁, 在監獄裡進行大量理論分析和數據演算,研究武漢長江大橋的晃動現象,最後確定晃動現像不影響橋樑安全,並寫出專著《桁樑扭轉理論——桁樑橋的扭轉、穩定和振動》。<ref>{{Cite Web|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34882664|title=他出身寒门,从德国毕业回国,名震中外!学之师表,国之英豪|date=2017-12-29|website=知乎|accessdate=2020-05-22}}</ref>改革開放初期,上海開發 [[ 浦東 ]] 在即,當時 [[ 日本 ]] 表示可以提供技術支持建橋樑。 李國豪知道後,大怒:“中國橋樑界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黃浦江上架橋!”從此,開創了中國人自主建設大跨度橋樑的新時代  近年為中國爭取大跨度橋樑的自主設計權並贏得了許多實踐的機會,為中國提高了橋樑的技術與國際學術地位。他對結構理論包括空間結構、非線性問題、橋樑穩定和振動等創造許多貢獻
'''活到老,學到老'''
李國豪已年屆80多歲,開始學電腦,學漢語拼音、筆劃輸入法等,碰到掌握電腦知識、技能的人,他都虛心請教,後來發E-mail,用電腦寫文章等,他都學會了。  90歲的時候,還買了多種外文書,如法文、西班牙文、德文書等,學習外語以增加知識。 有一次接待法國外賓,他用法語致歡迎詞,法國朋友很高興,立即有親近感,交流氣氛融洽。
==李國豪的理論與發展==
3. 為了減輕反複試算和迭代計算的困難,李國豪找到了通過3次線性理論的計算,然後內插求解的途徑,巧妙地解決了問題。
 
上述3個基本思想構成了他的實用方法的骨架。 這在40年代初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突破。 他的論文至今仍作為經典懸索橋二階理論的文獻被各國教材所引用。 特別是在德國,“懸索橋李”的美名一直流傳著,在土木工程界受到一代學者的尊敬。<ref>{{Cite Web|url= https://sites.google.com/site/hsf001002003/Home/qiao-liang-gong-cheng/liguohao|title=李国豪|date=2009-04-05|website=詩風的個人網站|accessdate=2020-05-22}}</ref>
1958年,李國豪發表了《斜交各向異性板彎曲理論及其對於斜橋的應用》一文,他通過斜交坐標將正交各向異性板理論延伸為斜交各向異性板的理論。 這一開拓性工作引起了國外力學界的重視,並以「李氏理論」為名被廣泛引用。
橋樑是一個空間結構,一般都通過荷載橫向分佈的計算使空間分析平面化,世界各國學者在研究中為簡化力學模型形成了許多學派。 70年代初,李國豪提出了一種能概括所有各種算法的新的梁系模型,並編制了許多實用的圖表,新的梁系模型與實際橋樑最為接近,計算簡便,考慮了橫隔樑的重要作用。 1977 年,他的《公路橋樑荷載橫向分佈計算》一書的出版是這一延續30年的傳統課題的最後總結。
1978年,李國豪又發表了《拱橋荷載橫向分佈理論》一文,大大改進了當時普遍採用的粗略算法。 1989年,他進一步推廣這種分析方法,完成了曲線橋荷載橫向分佈計算的研究。
==人物評價==
* [[ 吳啟迪 ]] :李國豪崇尚真知、嚴謹求實的治學之道,誨人不倦、立校為公的崇高品德,為同濟大學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周祖翼 ]] [[ 裴鋼 ]] :在同濟大學百年發展史上,李國豪發揮的作用和影響最為長遠而深刻,堪稱「同濟之魂」。
*中國民主同盟網站評:李國豪院士的一生,幾乎可以用兩個詞來:科學和愛。為愛而獻身科學;一生從事科學卻仍保持一個普通人對人、對人類社會、對祖國的深情的愛。 稱其為「科學孕於率真,偉大寓於平凡」。
*人民網:一生才智架橋梁。
13,3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