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方應祥

移除 5 位元組, 4 年前
軼事
==軼事==
方應祥(1561-1625年),字孟旋,號青峒(靈鷲山大靠山青峒峰),明代靈鷲山南麓沐塵村人,是被明代鄉試、會試、殿試連中“三元”宰相[[商輅]]盛讚的賑濟義士方景溫之玄孫。
賑濟義士方景溫的父親為福建鹽運使司運判。方景溫賑濟饑民的事情就發生前往福建莆田探往父親的江山仙霞嶺。方景溫在仙霞嶺山溝裡尋水喝時拾得三百兩白銀,一直等不到失主,就將這三百兩白銀全部施捨給饑民。方景溫到福建莆田見到父親後說起在仙霞嶺拾金施金一事。方父也是一位好心腸人,為兒子再籌三百兩白銀讓他速回仙霞嶺尋找失主,但仍找不到。方景溫心想:家父的三百兩白銀不是給他補貼家用的,不能帶回家去。於又將三百兩白銀施捨給饑民。
到了萬曆丙辰科開考,方應祥和徐可求一同進京會試,兩人都中了進士。時,方應祥已五十五歲,由於成績極佳,進翰林院任庶吉士之職(該職均由呂學兼優進士當任)。徐可求也官至四川巡撫,為政有仁聲。
康熙《衢州府志》上有“萬隆各家斷在公,盈川四子首青峒”之美語。
唐初衢州曾設盈川縣,縣令為初唐四傑之一楊炯(初唐四傑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又合稱他們為“王楊盧駱”)。故冠以“盈川四子”之名。康熙《衢州府志》中的“盈川四子”即[[方應祥]]、[[葉秉敬]]、[[徐日久]]、[[徐可求]]。意為衢州素為文化之鄉,與唐初四傑相毗美。
巡檢員、waterh
17,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