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增加 56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15年11月23日,英国政府发布了《2015年防务与安全战略审查报告》,确认了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将具有强大的两栖作战能力,并承诺将采购138架F-35战斗机,其中的24架将在2023年之前配置到航空母舰上。2015年12月,“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主动力装置MT30燃气轮机首次成功点火。
2016年4月20日,“威尔士亲王”号已经完成80%的工作量,计划2017年下半年下水,2019年交付皇家海军,2023年形成作战能力。
2017年6月26日,“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于当地时间周一正式下水试航,从[[苏格兰]]的罗塞斯出发,在苏格兰的东北海岸进行了首次为期六周的海上试验对未来的旗舰基础系统进行初步测试,之后一直进行海试及训练,还与美国海军“乔治·布什”号航母编队进行了联合训练。2017年8月16日,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在结束了海试,首次返回其位于英国南部的母港朴茨茅斯,现场有多艘船只出港迎接。<ref>嵩岳.帝国骄阳-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大型航母新审视 J.舰载武器,2017,(9):46-56</ref>
2017年10月30日,英国皇家海军首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从朴茨茅斯军港启航,开始进行第二次海上试航测试。
===服役历程===
2017年12月7日,在英国朴茨茅斯港,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举行服役仪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登上这艘以她命名的航母,并出席典礼。“伊丽莎白女王”号不仅填补了英国近年来的航母空缺,而且也以6.5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创造了英国海军航母吨位的最高纪录。<ref> 英军新航母入役:重做航母国,女王登舰站台、专家却有顾虑 .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615269/7865MJ9DPacv74IDsckd_trus-z16J3S74E_leZRx7KA4kfyd6YpVSzofTY2oApczMlZFyEVkQwGh-3MS6maWXqRnQHPCEmMQm2yqSX3   澎湃,引用日期2017-12-14] </ref>
2017年12月21日,伊丽莎白女王级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离开苏格兰罗塞斯造船厂1号干船坞下水,被拖至舾装码头。
2018年3月,伊丽莎白女王号展开首次远航测试训练,在回航途中与“春潮”号尝试了首次海上补给,但因天气恶劣训练未能完成。
==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曾提出“CVA-01航空母舰计划”以替换二战时期的老旧传统起降型航空母舰,但英国已无法支持如此庞大的航空母舰发展计划,最终因造价过于昂贵在1966年被当时的英国工党政府取消。
20世纪70年代工党执政期间,英国所有大型航空母舰全部退役,甚至包括刚刚完成现代化改装,搭载专门从美国采购的F-4K舰载机(F-4战斗机改进型)的鹰级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了避免没有航空母舰可用的尴尬,英国皇家海军退而求其次,推出了轻型无敌级航空母舰,其主要搭载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STOVL)战机和直升机,以满足反潜和有限度的制海、制空等任务。在冷战时代,北约的欧洲盟国在大西洋上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堵苏联潜艇的封锁,海上打击主力落在美国强大的航空母舰战斗群身上,因此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无敌级航空母舰基本可以满足战斗需要。<ref>History of HMS Queen Elizabeth .royalnavy[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615269/66e7D9tPJymDMGPmksa2PD4NMruiRzeDxVG9mnrPzxwg4TEieQYx7g4S4wZev3LSkIc6u7eH3zv5y2oMNBCeP7rTaS-nD1cSwSD0thO5OUBIo19DbrQPM38aSZRbArqWRhrRbbPsP9bG0vWVXhcw1HG2QFv78pOk2d3GOpO8wHJegjCsTBm2QtX6380ftSBMaGmhJtmjJvKrkypPcpJxoVi_iT2PUXiY5Qmy1qm6  royalnavy.mod.uk,引用日期2017-08-21] </ref>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爆发了马岛之战,此时英国皇家海军仅有无敌号航空母舰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面对阿根廷空军超过百架岸基飞机的威胁,仅靠这两艘轻型航空母舰为舰队提供防空掩护,英国远征舰队显得有些难以应付,经常处于被动迎战状态。“无敌”号与“竞技神”号搭载的海鹞舰载机数量少,再加上该型飞机的速度与航程有限,使得远征舰队在战争中无法维持高强度的战斗空中巡逻。此外由于没有固定翼舰载预警机,航母搭载的预警直升机提供的雷达预警距离太短,这让皇家海军不得不将几艘42型驱逐舰布置于舰队前端充当雷达哨戒舰,结果付出了两艘沉没、一艘受创退出战场的惨重代价。
[[File:研制背景.jpg|缩略图|[http://files.js7tv.cn/www/images/2015-04/20/7_64091429507849_big.jpg 原图链接]]]
马岛之争成了英国航空母舰发展的转折点,一方面,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两艘轻型航空母舰成为特混舰队的核心,英国皇家海军的英雄;另一方面,英国开始反思鹰级“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过早的退役,导致英国海军缺乏有效夺取制空权的能力,从而使多艘英国军舰被阿根廷空军击沉。马岛之战后,英国将老旧的“竞技神”号卖给印度,同时又建造了无敌级航母的另外两艘卓越号航空母舰和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并对海鹞战斗机持续改进以应对可能再次发生的冲突。但轻型航空母舰的先天不足让作战能力大受限制,先前马岛之战的教训已经证明,只有较大型的航空母舰才能搭载足够的舰载机来满足皇家海军的各种任务需求,并在战争爆发时提供足够的战斗力,自此英国开始了追求大型航空母舰的历程。<ref> 嵩岳[https://baike. 帝国骄阳baidu.com/reference/1615269/52fewDC2P2NKcXrpSYZg3vqYCao_BNbfgqbiJigbx-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大型航母新审视 J.舰载武器,2017 XFBOXe1WGSyLMdNxVwJDs2R9JIssRSpLfzxWeTz9ffeiz1LQ8LaPBLIw  三海一核科普网 (9):46引用日期2017-07-5620] </ref>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一直在“大国的脸面”和“缩水的钱包”之间反复纠结。除了建造航空母舰本身所需的巨额资金,对英国而言更难以承受的是研制新一代海军舰载机所需的高额成本。在80至90年代,英国一度提出“天钩航空母舰”计划,在驱逐舰/护卫舰等级的小型舰艇上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试图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海军航空能力。90年代中后期,享受到冷战红利的英国经济状况逐渐好转,皇家海军终于开始考虑新一代大型航空母舰。
1994年,为了能在2010年左右及时替换无敌级航空母舰,英国开展了新一代航空母舰的初期评估研究,计划名称最初为CVSG(R),之后演变为CV(R)。1995年1月,英国还与美国签订了谅解备忘录,正式加入了当时还被称作JAST的联合打击战机计划。1996年英国国防部经讨论后公布了初期评估结果,认为皇家海军必须建造两艘3万到4万吨级,能搭载最多40架固定翼飞机的中型航空母舰来取代现役三艘无敌级航母,这样才能在地区冲突爆发时提供足够的战力,在需要时迅速地将火力投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点,并与盟国海军协同作战。除自行研制新舰外,英国也曾研究取得两艘美国海军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可行性,不过这显然不符合成本效益 <ref>CV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615269/7a44kdHrYl7eNkTeFRGhzmX3_tOONQiHrPGdbIAFtvjl- 英国皇家海军未来航母计划 . M2sSiJVf5pZBvSqtB3UXrGjXuNA0sHpplrsWxPbW_GlDAyKiX8XHwE   搜狐,引用日期2017-07-24] </ref>1997年5月,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启动新一轮战略防卫评估(Strategic DefenseReview,SDR),并于1998年7月公布了评估报告,要求海军建设要紧紧围绕着“前沿存在”和“由海向陆”的作战思想展开,放弃海上决战的思路,将两栖作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该报告的指导下,结合21世纪的作战需求,英国海军拟定了多项主战装备的发展计划,准备在2010年前后组建“全球舰队”,这其中就包括航空母舰。1998年12月英国国防部发出批准规划的通知,正式决定自行建造新一代航空母舰。<ref> 王者之风:英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1 .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615269/4921-9vyOMPzV2DM6xqR3ncRS16paHwg-LgzNBLwHOawfR54Bq8k6PMAPt4QPNGOcIaI0mk-ZyV95V0odx_hPRM9prRSbtVUhJj0aFdQb36-ChW7ADZOuujGSKERr5AoUQ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7-07-20] </ref>
==舰型结构==
===甲板===
[[File:航母结构.jpg|缩略图|[http://image.cnpp.cn/upload/images/20160518/1463563980_10571_7.jpg 原图链接]]]
===舰岛===
英国对于航空母舰的设计有过许多贡献,全通甲板、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助降灯和喷气式飞机上舰等都是英国人的发明。在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上,英国人使用了军舰前后两个岛式上层建筑的独特外观。对此种布局英国早在设计马耳他级大型航空母舰时就打算使用,在后来的1952年型航母上再度出现过这种设计。由于两种军舰最终未能建造,“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便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双舰岛的航母。双舰岛将分担岛式上层建筑的功能,靠近舰艏的前部舰岛主要安装有航海、导航、远程探测和警戒、编队通信设备,最醒目的是S1850M远程雷达,将担负航行驾驶等指挥控制任务,同美国航母一样,舰长和司令部职权及战位分置。后部舰岛上主要安装有航空指挥、舰机通信、电子对抗等设备,最明显的是997型中程雷达和可倾斜放倒的主桅杆,主要担负舰载机飞行控制和航空管制任务。每座舰岛内部都设有武器升降机,舰岛和右舷边之间有一过道,可以转运武器弹药,互不干涉影响。<ref>江南.双岛记J.现代舰船,2017,(19):23.</ref>“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双舰岛设计可以让燃气轮机的布置更加合理,由于航母配置了2台燃气轮机,每台燃气轮机都需要有较大体积的进排气管道。设置2个舰岛,每个舰岛下面可以布置1台,对应的管道可以分别布置在各自对应的舰岛内部,占用的飞行甲板下面的空间也较少。另外双舰岛可以减小岛式上层建筑的体积和占用飞行甲板的面积,燃气轮机的进气和排气系统相对比较复杂,如果缺少优化设计,像无敌级航空母舰那样,2座异常高大的烟囱,导致航母上层建筑体型庞大,飞行甲板也非常狭窄。泰雷兹集团认为这种设计形式所占航母甲板的面积是最小的,而且风洞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配置方式也减少了对后部飞行甲板的气流影响。<ref>江南.双岛记J.现代舰船,2017,(19):23.</ref>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航母舰岛上需要配置多种雷达、通信系统及电子战系统天线,这些如果都安装在一个面积不大的舰岛顶部,会存在电磁兼容问题,双舰岛则会避免出现这种问题,不至于让多种电子设备相互干扰。这种设计还可以有效降低单一舰岛受创后导致航母丧失全部作战能力的风险。此外,英国在双舰岛设计时还考虑了降低雷达信号特征的隐身性能要求,其外观总的来说是下面水平截面小,上面截面大,明显呈现出倾斜度,舰岛上半截还部分呈现出金字塔状。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飞行甲板的占用面积,并让后舰岛内排出的烟气向舰体一侧涌出。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双舰岛设计使得单个舰岛的重量和尺寸大幅降低,对船厂能力要求相应降低,而且双岛异地并行建造也能有效压缩周期,这对于英国造船业而言意义重大。<ref>江南.双岛记J.现代舰船,2017,(19):23.</ref>
===结构===
伊丽莎白女王级从底舱至上层建筑共划分为14层甲板,其中主舰体内有9层,自艏向艉由18道水密隔舱分割成19个水密舱段。舰体中上部靠上位置是下甲板机库,长约163米,宽约26米,层高约7.1米,面积约4200平方米,设有20个飞机修护区,能容纳24架F-35B和10架EH-101“灰背隼”直升机,或者26架海鹞系列战斗机,或是45架“海王”等级的中型直升机。
为了提高舰载机的出动架次率,伊丽莎白女王级的甲板作业将采用“一站式补给、武器装填”概念,在甲板上设置几个类似汽车维修的“地沟”,飞机可以在一处同时完成燃料补给、挂载弹药等作业,这样有利于节省甲板空间和作业时间,而无敌级航母都是分别在基础完成这些作业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被要求能在15分钟内让24架航空器起飞,24分钟内回收24架航空器。<ref>CV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615269/6269QVYAjSXi5IoIykoVeQxl1F1b2XJocj8ohLEUqmFFKkA0DTV5GXGrhdf7nMwD- 英国皇家海军未来航母计划 . xLKRsTKU6KzE3uGl4EtIW_L79RpMMwMDr7r   搜狐 ,引用日期2017-07-24</ref><ref>嵩岳.帝国骄阳-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大型航母新审视 J.舰载武器,2017,(9):46-5620] </ref>
==武器系统==
===防御===
伊丽莎白女王级的电子系统与武器装备碍于预算拮据而相当精简。其舰身没有直接用于防御的装甲,在重要部位可能有加厚钢板和凯夫拉复合材料,以防弹片造成的损伤。单舰点防御自卫武器包括三座美制MK-15 Block 1B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以及四座DS30B型30毫米舰炮。此外,舰上还将布置箔条、诱饵以及电子干扰装备等软杀伤装备。<ref> 女王归来:英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615269/fa54eYN8h1CMbnT51sJUUq54ZpwHfe8FqWhiQ7AG0LrvUKOnWaOPvjfiC4GXlwXbeyoCKrBl7SBc3FTpuQvVJmsh2tT3bjw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三海一核 技信息 网,引用日期2017-0708-2021] </ref>
[[File:防御.jpg|缩略图|[http://dingyue.nosdn.127.net/CRScb7bSIVZwgAFxCGQzVIzhNd1jV7WGlPRjqrBBolKMc1538702708042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
===舰载机===
==舰电系统==
伊丽莎白女王级主雷达使用997型“工匠”中程三坐标多功能雷达,该雷达还包含有45型驱逐舰上安装的“桑普森”多功能雷达的电子子系统,其设计可靠性更强,并降低了维护需求;将采用泰雷兹集团生产的S1850M远程电子扫描搜索雷达作为主要对空雷达,还将安装SMART-L多用途雷达,超电子系列2500型电光学系统(EOS)和声光导航(NLSS)信号系统。对于航母而言最重要的战斗力要素还是舰载机,而不是舰上搭载的其他武器或电子系统,因此电子武装系统只要能满足航空母舰作战的基本要求即可。
伊丽莎白女王级为了最大幅度地降低人力需求,尽可能提高自动化程度,使用更多机械设施来减少弹药搬运/挂载作业所需的人力。同时也在舰上人员的日常管理方面采用了许多方法,例如机械化的仓储设施、将厨房减少为一个、同时为军官与士兵供餐、以可重复使用的杯子盛装饮料而不供应易开罐以减少垃圾。<ref>舰船知识杂志社.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J.舰船知识,2007,(增刊):123-125</ref><ref> 女王归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615269/52fewDC2P2NKcXrpSYZg3vqYCao_BNbfgqbiJigbx-XFBOXe1WGSyLMdNxVwJDs2R9JIssRSpLfzxWeTz9ffeiz1LQ8LaPBLIw   三海一核科普网,引用日期2017-07-20] </ref>
==总体评价==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滑跃起飞、垂直降落”型航空母舰,这种起降方式此前只有轻型航空母舰和“兼职”航空母舰的美国两栖攻击舰采用。对于大型航空母舰来说,这造成的主要问题是可用的固定翼飞机受到限制,尤其是无法搭载固定翼预警机。但F-35B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先进电子系统、强大的武器搭载能力以及伊丽莎白女王级预留的加装弹射器和拦阻装置的设计则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伊丽莎白女王”号将来入役后的实际作战能力可能一举超过装备米格-29K战斗机的印度和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将使用改装的米格-29K战斗机)航空母舰,而与搭载阵风战斗机的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和搭载歼-15战斗机的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相比,则各有所长。
“伊丽莎白女王”号是英国海军首次用王室名字命名的航空母舰,在一战前英国曾以“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名字命名了一型战列舰,该型战列舰曾是当时最强大主力舰。如今用女王和王储的名字来命名新型航空母舰,无疑体现了该型航母在英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显示出英国皇家海军准备重返“大型航空母舰俱乐部”的决心,也标志着英国海军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File:伊丽莎白女王号.jpg|缩略图|[http://www.51vv.com/military/upload/2009/10/15/6A6F45637B7BC9180D668179EFE3B687.jpg 原图链接]]]
由于受经济问题困扰,英国计划在伊丽莎白女王级2号舰“威尔士亲王”号上先装备直升机,而暂不配备固定翼飞机,这样就使其变成了一艘超大号的两栖攻击舰。这样的配置可以在短期提升英国的远洋投送能力,又能锻炼舰员,为将来“变身航空母舰”打下基础。英国耗巨资打造航空母舰编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逐步改进和完善的方式完成“大航空母舰之梦”,这种灵活适度的方式和做法,非常值得正在打造航空母舰编队的国家借鉴。而就其本身而言,也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航空母舰之一,完全能满足英国在未来的作战需要。(中国网,三海一核科普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ref> 女王归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三海一核科普网,引用日期2017[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615269/7f34q_YZ2ytraMrY-07ggtin8vYSXUS7RvnBbeqHWXtnSYky5Uga5XZZa58y0xVE_A3qHiLq8umOZAHnmoUBP0G-20</ref><ref>时隔36年英 VdvbvmR4WfXHn9kQBjks7_Ah0AEbuC82_Gnj2AYqbTG6t1  中 重回大型航母时代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航母下水 .观察者 ,引用日期2015-07-26] </ref>==视频=={{#iDisplay:w08867fwrho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42,5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