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奸仔典溪橋

增加 2,90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奸仔典溪橋'''是一座鐵路橋樑,位於台灣臺東縣加典溪上。為連接臺東縣關山鎮關山車站 (臺灣)|關山車…”
'''奸仔典溪橋'''是一座鐵路[[橋樑]],位於[[台灣]][[臺東縣]][[加典溪]]上。為連接[[臺東縣]][[關山鎮]][[關山車站 (臺灣)|關山車站]]和[[鹿野鄉]][[瑞和車站]]。1986年於舊橋原址重建新橋。

== 沿革 ==
鐵路[[臺東線]](今稱[[台東舊站]])至里壠(今[[關山車站 (臺灣)|關山]])間軌距762mm的輕便鐵路,為[[台東開拓會社]]興建,1919年12月16日通車。

[[臺灣總督府]]在交通系統一元化政策下,1920年代初期,收購[[台東開拓會社]]興建的這段鐵路,改為官營,並自1921年起續築里壠(今[[關山車站 (臺灣)|關山]])至璞石閣(今[[玉里車站|玉里]])路段,銜接1919年5月17日即已完工通車的璞石閣(今[[玉里車站|玉里]])至[[花蓮車站|花蓮]]段762mm輕便鐵路,並在1926年完成[[臺東線]]鐵路全線通車。

1978年7月1日起,台鐵局進行東線鐵路拓寬工程,將[[臺東線]]鐵路由原來的762mm軌距拓寬為1067mm,全線於1982年6月26日竣工、27日通車。

==橋梁結構==
上部結構:上承式預力混凝土梁橋

下部結構:混凝土橋墩與沉箱基礎

全長:137.4公尺(451英尺)

寬度:單線橋梁

== 重建施工 ==
[[日本時代]]後期及[[臺灣戰後時期|戰後]],[[臺灣鐵路管理局|台鐵局]]陸續改建或補強老舊鐵路橋梁,自1980年代起,大規模辦理舊橋重建,已列入其他鐵路擴建雙線計畫重建者,例如配合高屏鐵路擴建雙軌工程,於1987年6月17日完工通車的新[[高屏溪]]橋之外,計有29座橋梁,分別納入「[[五大橋梁重建工程]]」及「[[鐵路沿線老舊橋梁重建工程]]」兩項計畫。奸仔典溪橋由於受到1982年起實施「東部治山防洪計畫」整治河川上游、興建堤防並加寬堤距的影響,導致鐵路落於行水區內,影響排洪與行車安全,[[臺灣鐵路管理局|台鐵局]]遂配合堤防法線及最高洪水位,並規劃改建奸仔典溪橋,並列入「鐵路沿線老舊橋梁重建工程」項下。

奸仔典溪橋維持列車通行,採取就地重建方式施工,工程單位先在原舊橋下游側另建施工便線(即臨時軌)與臨時橋。因奸仔典溪橋北邊四百多公尺有一座[[水拔溪橋]](跨越加鹿溪)也須重建的,因此兩橋的重建工程同步進行,並鋪設共用一條施工便線。施工便線在1985年12月16日撥接通車,列車改駛便線後,工程單位隨即動工拆除舊橋,重建新橋。

重建的奸仔典溪橋為6孔跨距22.9公尺單線箱型預力梁橋,橋長增加為137.4公尺,橋梁高程提高1.9公尺,前後引道也配合抬高,橋墩為單圓柱懸臂式,基礎為圓形開口沉箱,於1986年11月21日完工,待鋪軌完成後,於1987年2月23日自施工便線撥接至新橋通車,並使用至今。
3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