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理学

增加 2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五子 <ref>[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08/43126.html 北宋五子是指哪些人?北宋五子简介],趣历史,2015-08-10</ref> 、南宋的[[杨时]]、[[朱熹]]、[[柴中行]]、[[陆九渊]]、[[林希逸]]以及元朝[[吴澄]]、[[许衡]]、[[刘因]]、[[ 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张昶]]等等、明朝[[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朱得之等,广义上包含三苏]]、[[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起源==
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 <ref>[http://www.laoling.gov.cn/n30201849/n30202361/n30203753/c30663399/content.html 理学先驱:石介],乐陵市门户网站</ref> ,而[[北宋]]中期的周敦颐、邵雍、张载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理学的基本范畴,从而为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瑗提倡“明体达用”,主张把儒家经典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据;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作论证;石介倡言“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万世常行不可易之道也”;他们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
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张载提出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和心统性情的学说,认为天地之性来源于太虚之气。程颢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无内外的命题,把心、性、天统一起来。程颐则提出性即理的命题,把性说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是未发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发之和 ;性和情是体用关系,而心是“主宰”。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张载首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并提倡穷理尽性之学,成为理学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陆九渊强调“反观”;王守仁则提出“致良知”说,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从而完成由内向外的认识路线 。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五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53,64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