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隆林各族自治县

增加 12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隆林各族自治县 ''' 位于 [[ 广西 ]] 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中国广西 [[ 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1953年建立隆林各族(苗、彝、仡佬)自治县。总面积为354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5万,其中 [[ 少数民族 ]] 人口约占80%。
==行政区划==
===壮族===
隆林县平班镇委乐一带 [[ 壮族 ]] 妇女穿着短衣、长裤和短裙。衣短齐腰黑白蓝三色,有襟纽行从颈口往右下腋开。右下腋下和衣襟边系上条带,白衣及蓝衣颈后绣有花边,绕至颈前。黑衣缝制讲究,用黄绸缎作底,用各种花线绣上 [[ 图案 ]] ,并在衣的边、角、袖、领绣上各种花纹图案,嵌上黄、红、黑边,显得格外端庄艳丽。裤长至脚底,多为黑色土布,式样与唐装裤相同。裤外的短裙为百褶裙,裙的两侧佩有两条长短不一的绣带,带的末端接有彩须穗子。
===苗族===
隆林县偏苗妇女裙子中间有1条约0.07米宽的花圈(图案为刺绣), [[ 花纹 ]] 上有几条彩色带。裙头有2条大花圈(图案为蜡染和刺绣),裙长到脚跟。白苗妇女的裙子仅长到膝盖,用纯白麻布制成。上衣短,蓝色(后有各种颜色),不绣花边,通常用腰带束在腰间。清水苗妇女的裙子分成上下两部分,长短约0.16米,纯白色,横格子花边,腰间用黑围巾扎好。衣是天蓝色,侧开扣,前胸侧开扣地方绣3条彩色图案,衣袖绣有8条不同颜色的花纹,直绣到 [[ 胳膊 ]] 上。红头苗妇女的 [[ 裙子 ]] 长至膝盖,一般缝成三四节,上层是粗布约0.1米宽,中层染花约0.33米宽,用麻布制成,下层绣花约0.1米宽,衣有蓝、白色,衣领较大,后绣有花纹,圆领,侧开襟。花苗妇女的发式扎如 [[ 磨菇 ]] 形,喜戴银耳环,脖项间挂着银项圈。素苗原称栽姜苗,男子和女子均保留古老服饰,叫做长衫服。男服有内外两件套在一起,扎一根围腰。女子长衫服衣领翻向两肩,两边滚上白布约五六厘米,从头套下,内外两层,外层背后绣小方块图案,长至腰部,前面短至裙头,系上腰带扎紧。
===彝族===
隆林县 [[ 彝族 ]] 妇女上衣是较宽大的唐装,裤子也是很宽大的唐装,多为 [[ 黑色 ]] ,深蓝色或浅蓝色,也有穿 [[ 绿色 ]] 的。节日穿滚有绿边的衣服或黑底滚蓝边的,袖口也滚三道黑边,中间那道0.03-0.16 米,其余2圈约0.05米左右。青年妇女及小孩衣领前后滚成圆形的边。老年妇女围淡黑色围裙;青年妇女围纯黑色的围裙,多有花边,有的还挂有锡做的小花牌,以银链圈裙带。
===仡佬族===
隆林县仡佬族男人上衣长过膝盖以下,用一条长带来围腰,右衽襟边有 [[ 纽扣 ]] ,在颈和腋下。鞋的式样是前脸有一团形,有布做成盖,称为“元宝鞋”,另一种是前边有二道脸,前边尖端直向上挑,称为“勾勾鞋” 。20 。[[20 世纪 ]] 八十年代后除部分60岁以上老人还穿长衫和古装外, [[ 仡佬族 ]] 男人的衣服式样和汉族完全相同。仡佬族女装是短衣长裙,右侧开祖无领,两袖均嵌两道黑边,从颈口至右腋下镶有一条0.1米宽的与衣色不同的襟边,并且绣上细边,长裙裙头系吊着多条0.16米长的 [[ 彩色 ]] 丝绒,虚盖着各色布条,还喜扎布围腰。
===汉族===
隆林县汉族男女在解放前都穿唐装,男子衣服开口在正脚;扣子为单数,用布打结顶编而成,成人9颗,少年5颗,儿童3颗,衣袋设4个或2个,极少数也有3个。妇女出嫁前穿的叫小匾衣,衣袖较长,一般不镶边,扣子五顺。出嫁后的衣服是镶边的,蓝、灰、青色衣服用黑布镶边,一般是3道线,从里到外一道比一道细,开口从正胸转弯向右肋下,衣袖较短,此称为大匾衣。衣服的颇色,青年一般穿 [[ 蓝色 ]] 、灰色,中年穿青色,老年穿黑色。布料是从商店买回或同别 [[ 民族 ]] 交换而来。裤子,男女穿唐装裤,裤脚呈桶形状,男的裤脚叫大匾裤脚,女的叫小匾裤脚,裤脚宽0.26-0.4米。 [[ 汉族 ]] 男女都喜用头巾,自古有包头的习惯,不分男女老幼都用深青色或黑色的土布作头巾。女人用的头巾一端有流苏(丝穗),头巾长2-2.6米,宽0.17-0.2米。
==视频==
 
===<center> 隆林各族自治县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隆林各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i0302tcxd7z|560|390|qq}}</center>
<center>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p0126rdhzoj|560|390|qq}}</center>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248,6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