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9
次編輯
變更
黑冠山雀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黑冠山雀</big> ''' |- | File:黑冠山雀.jpg|缩略图|居中|'''黑…”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黑冠山雀</big> '''
|-
|
[[File:黑冠山雀.jpg|缩略图|居中|'''黑冠山雀'''[http://www.bird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806/08/092115mt13ed988kd4m90g.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thread-3248771-1-1.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黑冠山雀</br>
拉丁学名:Parus rubidiventris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山雀科 </br>
属:山雀属 </br>
种: 黑冠山雀</br>
亚 种: 3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1847 </br>
英文名称: Black Creasted Tit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黑冠山雀'''(学名:Parus rubidiventris)为山雀科山雀属的鸟类。体长[[12厘米]],特征为冠羽及胸兜黑色,脸颊白,上体灰色,无翼斑,下体灰,臀棕色。与棕枕山雀的区别在黑色的胸兜较小,飞羽灰色。幼鸟色暗而羽冠较短。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蓝灰。
一般生活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林区、常活动于高山针叶林以及竹林或杜鹃等灌丛间。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其他时候多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主要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性食物。分布于中国、不丹、印度、缅甸和尼泊尔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 外形特征 ==
黑冠山雀[[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眼先、枕和后颈[[亮黑色]],后颈有[[一大块白斑]],颊、耳羽和颈侧[[淡黄白色]],在头侧亦形成大块白斑。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暗蓝灰色]],尾暗褐色,羽缘[[蓝灰色]],两翅覆羽[[暗褐色]],羽缘蓝灰色;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亦为蓝灰色。颏、喉和上胸黑色,下胸、腹和两胁橄榄灰色,尾下覆羽和腋羽棕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羽冠不明显或没有羽冠。头顶和背渲染褐色,耳羽较黄,喉至上胸灰黑色,腹淡灰而沾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铅褐色<ref>[https://www.360kuai.com/pc/980bc2225b12a7c5c?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黑冠山雀外形特征],快资讯,2020-01-08</ref>。
==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
黑冠山雀与[[棕枕山雀]]的区别:黑冠山雀黑色的[[胸兜较小]],飞羽[[灰色]]。而棕枕山雀飞羽[[黑色]]<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6587.html 黑冠山雀与棕枕山雀的区别],鸟类_百问中文,2016-05-29 </ref>。
== 生活习性 ==
黑冠山雀为[[留鸟]]。
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其他时候多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亦见和其他山雀混群活动和觅食。
主要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性食物<ref>[https://www.360kuai.com/pc/980bc2225b12a7c5c?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黑冠山雀生活习性],快资讯,2020-01-08</ref>。
叫声:细而高的seet声,尖chit声,似抱怨的责骂声chit'it'it'it及较复杂的短句声。磬音嘟声chip, chip, chip, chip…及含糊的哨音及颤音<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6587.html 黑冠山雀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2016-05-29 </ref>。
== 栖身环境 ==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500米的山地针叶林、竹林和杜鹃灌丛中,也出没于阔叶林和混交林及其林缘疏林灌丛<ref>[https://www.360kuai.com/pc/980bc2225b12a7c5c?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黑冠山雀栖身环境],快资讯,2020-01-08</ref>。
== 繁殖方式 ==
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6月]]为适宜的繁殖季节。野生状态下一年可繁殖[[二窝]]。每窝一般产卵[[4-7]]枚,在此期间, 雌鸟孵卵,全靠[[雄鸟喂食]]。孵化期18-20天。雏鸟出壳后最初一段时间,雌鸟整天守护着雏鸟;雄鸟叼食雌鸟,雌鸟进入巢内再喂雏鸟。小鸟长到30天左右就可离巢生活<ref>[https://www.360kuai.com/pc/980bc2225b12a7c5c?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黑冠山雀繁殖],快资讯,2020-01-08</ref>。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中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beavani罕见于海拔2500米至针叶林上线,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及[[青藏高原]]东部相接的[[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青海<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6587.html 黑冠山雀地理分布],鸟类_百问中文,2016-05-29 </ref>。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黑冠山雀西南亚种]] || Parus rubidiventris beavani || Jerdon, 1863
|-
| 2 || 黑冠山雀指名亚种 || Parus rubidiventris rubidiventris || Blyth, 1847
|-
| 3 || 黑冠山雀缅甸西北部亚种 || Parus rubidiventris saramatii || Ripley, 1961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视频 ==
黑冠山雀,发型很帅嘛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t05320mukot |640|38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黑冠山雀</big> '''
|-
|
[[File:黑冠山雀.jpg|缩略图|居中|'''黑冠山雀'''[http://www.bird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806/08/092115mt13ed988kd4m90g.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thread-3248771-1-1.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黑冠山雀</br>
拉丁学名:Parus rubidiventris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山雀科 </br>
属:山雀属 </br>
种: 黑冠山雀</br>
亚 种: 3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1847 </br>
英文名称: Black Creasted Tit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黑冠山雀'''(学名:Parus rubidiventris)为山雀科山雀属的鸟类。体长[[12厘米]],特征为冠羽及胸兜黑色,脸颊白,上体灰色,无翼斑,下体灰,臀棕色。与棕枕山雀的区别在黑色的胸兜较小,飞羽灰色。幼鸟色暗而羽冠较短。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蓝灰。
一般生活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林区、常活动于高山针叶林以及竹林或杜鹃等灌丛间。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其他时候多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主要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性食物。分布于中国、不丹、印度、缅甸和尼泊尔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 外形特征 ==
黑冠山雀[[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眼先、枕和后颈[[亮黑色]],后颈有[[一大块白斑]],颊、耳羽和颈侧[[淡黄白色]],在头侧亦形成大块白斑。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暗蓝灰色]],尾暗褐色,羽缘[[蓝灰色]],两翅覆羽[[暗褐色]],羽缘蓝灰色;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亦为蓝灰色。颏、喉和上胸黑色,下胸、腹和两胁橄榄灰色,尾下覆羽和腋羽棕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羽冠不明显或没有羽冠。头顶和背渲染褐色,耳羽较黄,喉至上胸灰黑色,腹淡灰而沾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铅褐色<ref>[https://www.360kuai.com/pc/980bc2225b12a7c5c?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黑冠山雀外形特征],快资讯,2020-01-08</ref>。
==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
黑冠山雀与[[棕枕山雀]]的区别:黑冠山雀黑色的[[胸兜较小]],飞羽[[灰色]]。而棕枕山雀飞羽[[黑色]]<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6587.html 黑冠山雀与棕枕山雀的区别],鸟类_百问中文,2016-05-29 </ref>。
== 生活习性 ==
黑冠山雀为[[留鸟]]。
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其他时候多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亦见和其他山雀混群活动和觅食。
主要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性食物<ref>[https://www.360kuai.com/pc/980bc2225b12a7c5c?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黑冠山雀生活习性],快资讯,2020-01-08</ref>。
叫声:细而高的seet声,尖chit声,似抱怨的责骂声chit'it'it'it及较复杂的短句声。磬音嘟声chip, chip, chip, chip…及含糊的哨音及颤音<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6587.html 黑冠山雀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2016-05-29 </ref>。
== 栖身环境 ==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500米的山地针叶林、竹林和杜鹃灌丛中,也出没于阔叶林和混交林及其林缘疏林灌丛<ref>[https://www.360kuai.com/pc/980bc2225b12a7c5c?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黑冠山雀栖身环境],快资讯,2020-01-08</ref>。
== 繁殖方式 ==
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6月]]为适宜的繁殖季节。野生状态下一年可繁殖[[二窝]]。每窝一般产卵[[4-7]]枚,在此期间, 雌鸟孵卵,全靠[[雄鸟喂食]]。孵化期18-20天。雏鸟出壳后最初一段时间,雌鸟整天守护着雏鸟;雄鸟叼食雌鸟,雌鸟进入巢内再喂雏鸟。小鸟长到30天左右就可离巢生活<ref>[https://www.360kuai.com/pc/980bc2225b12a7c5c?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黑冠山雀繁殖],快资讯,2020-01-08</ref>。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中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beavani罕见于海拔2500米至针叶林上线,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及[[青藏高原]]东部相接的[[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青海<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6587.html 黑冠山雀地理分布],鸟类_百问中文,2016-05-29 </ref>。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黑冠山雀西南亚种]] || Parus rubidiventris beavani || Jerdon, 1863
|-
| 2 || 黑冠山雀指名亚种 || Parus rubidiventris rubidiventris || Blyth, 1847
|-
| 3 || 黑冠山雀缅甸西北部亚种 || Parus rubidiventris saramatii || Ripley, 1961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视频 ==
黑冠山雀,发型很帅嘛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t05320mukot |640|38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