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汉光武帝

移除 2,45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mperorcn box|圖像=[[File:Han Guangwu Di.jpg|240px|東漢光武帝像]]
|名稱 = 漢光武帝
|姓名 = 劉秀
|廟號 = [[世祖]]
|謚號 = 光武皇帝
|陵墓 = [[漢原陵|原陵]]
|政權 = [[漢朝]]([[東漢]])
|在世 = 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62歲)<br/>[[建平 (西漢)|建平]]元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月]][[甲子]]-[[建武中元]]二年[[農曆二月|二月]][[戊戌]]
|在位 = 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32年)<br/>[[更始 (漢朝)|更始]]三年[[農曆六月|六月]][[己未]]-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
|年号 =
[[建武 (東漢)|建武]]:25年-56年5月<br />更始三年六月-建武三十二年四月己卯
[[建武中元]]:56年5月-57年<br />建武三十二年四月己卯-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
}}
{{Infobox Royalty
| predecessor = [[孺子嬰|劉嬰]](西漢滅亡)
| successor = [[漢明帝]]
| succession = [[皇帝|漢朝皇帝]]
| reign = 25年–57年
| coronation =
}}
 
'''漢光武帝劉秀'''({{bd|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catIdx=H漢}}),[[表字|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ref>{{cite book |author = [[范曄|-{范}-曄]] |title=《[[後漢書]]·張衡傳》 |quote =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 }}</ref>{{efn|{{cite book |author = |title = 《后汉书注》 |chapter = 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 上 注[二] |quote = [[南陽郡|南陽]],郡,今[[鄧州]]縣也。[[蔡陽縣|蔡陽]],縣,故城在今[[襄陽]][[棗陽市]]西南。}}}}(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 长沙定王[[刘发]]之后, 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 (王莽)|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 (東漢)|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東漢統一戰爭|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漢魏洛陽故城|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縣|美稷]]。<ref>「遣中郎將段郴授南單于璽綬,令入居雲中,始置使匈奴中郎將,將兵衛護之。南單于遣子入侍,奉奏詣厥。於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門、上谷、代八郡民歸於本土。遣謁者分將施刑補理城郭。發遣邊民在中國者,布還諸縣,皆賜以裝錢,轉輸給食。」(《後漢書·卷一下》)<br />「於是復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因使中郎將段郴及副校尉王郁留西河擁護之,為設官府、從事、掾史。令西河長史歲將騎二千、弛刑五百人,助中郎將衛護單于,冬屯夏罷。自後以為常,及悉復緣邊八郡。」(《後漢書·卷八十九》)</ref>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ref>薛海波:《南匈奴內遷與東漢北邊邊防新論》,《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年 第3期。</ref>
=== 出生 ===
漢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前5年1月15日)夜於[[陳留郡]]濟陽縣出生<ref>《後漢書》作者范曄論:“皇考南頓君初為濟陽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於縣舍,有赤光照室中。”<br>《東觀漢記》卷一:“皇考初為濟陽令,有武帝行過宮,常封閉。帝將生,皇考以令舍下濕,開宮後殿居之。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帝生,時有赤光,室中盡明如畫。”<br>東漢王充《[[论衡]]·吉验篇第九》:“光武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生於濟陽宮後殿第二內中,皇考為濟陽令,時夜無火,室內自明。皇考怪之,即召功曹吏充蘭,使出問卜工。”</ref>。刘秀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當年稻禾(嘉禾)一茎九穗,因此得名秀。
 
=== 早年 ===
刘秀是汉高帝刘邦九世孙,[[西汉]][[汉景帝|景帝]]子长沙王[[刘发]]之子舂陵節侯[[劉買 (舂陵侯)|劉買]]的玄孙,與[[漢更始帝|更始帝]]有同一個高祖父劉買。其父为[[南顿令]][[劉欽 (南頓縣令)|劉欽]],母[[樊娴都]]。世代居住在[[南阳郡]]蔡陽(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屬地方豪族。刘秀九岁时,父亲逝世,便由叔父[[刘良 (赵王)|劉良]]抚养。由于刘秀勤于农事,而兄[[劉縯]]好侠养士,经常取笑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 (代王)|刘喜]]。[[新朝]][[天凤]]年间(14年—19年),刘秀至[[长安]],学习《[[尚书 (书籍)|尚书]]》,略通大义。
 
刘秀在[[新野县]]时,听闻[[陰麗華]]的美貌,心悦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歎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ref>《后汉书· 光烈阴皇后纪》</ref>
 
=== 统一中国 ===
{{主|东汉统一战争}}
時值[[新莽]]天鳳五年(17年),天下大亂,[[赤眉軍]]與[[綠林軍]]各自起兵反王莽。[[地皇 (王莽)|地皇]]三年(22年),劉秀避[[吏]]於新野,因賣穀而至[[宛]](今[[河南省]][[南陽市]]),經[[李通 (南陽)|李通]]勸說在宛起兵。地皇四年(23年)二月,劉縯、劉秀兄弟與[[綠林兵]]共同擁護[[劉玄]]稱帝,國號仍為漢,改元[[更始 (漢朝)|更始]],史稱更始帝。同年劉秀率綠林軍1萬以少勝多於[[昆陽]]滅王莽軍42萬,殺其主帥[[王尋]],史稱[[昆陽之戰]]。
 
此後劉縯、劉秀兄弟威望大盛,遭到劉玄的猜忌。劉秀有所察覺,但劉縯不以為意,終被劉玄藉故殺死,同被殺死的還有同宗[[劉稷]]。此時劉秀也處於危險之中,只得向劉玄謝罪,並不敢為哥哥[[服喪]],飲食言笑如常。劉玄心有所慚,故而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後劉玄佔據[[洛陽]],派劉秀巡視[[黃河]]以北,劉秀始得脫離險境。劉秀遂在河北積蓄力量,日益壯大,被[[劉玄]]封為「蕭王」。劉秀率[[吳漢 (漢朝)|吳漢]]、[[鄧禹]]等手下大將,繼續在北方大破[[銅馬]]等割據勢力,被[[关西 (中国)|關西]]人號為「銅馬帝」。由於劉秀與劉玄心生二意,自此劉秀手下便不斷勸進。
 
更始三年(25年)六月,[[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傀儡]]皇帝。同月二十二己未日(25年8月5日),劉秀于[[鄗城]]即[[皇帝]]位,改元[[建武 (东汉)|建武]],国号仍为'''汉''',史称'''[[东汉]]'''。九月,赤眉军击败刘玄,刘玄投降,同年十二月被杀。
 
次年劉秀因为汉朝是火德的缘故迁都[[汉魏洛阳故城|洛阳]]<ref>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卷一:自上即位,案图谶,推五运,汉为火德。周苍汉赤,水生火,赤代苍,故上都雒阳。</ref>,改[[洛阳]]为「雒阳」。刘秀先后荡平赤眉、[[张步]]、[[隗嚣]]等割据势力,然割据一方的[[盧芳 (東漢)|卢芳]],刘秀屡次遣吴汉、杜茂往击,均不克。建武十二年(36年),卢芳进攻[[云中郡]],留守九原的部将[[随育]]胁迫卢芳降伏刘秀。卢芳放弃军队,逃往匈奴<ref>《后汉书·卷十二·卢芳传》</ref>。同年十一月十九己卯日(36年12月25日),吴汉攻克成都,割据四川的[[公孙述]][[成家]]政权灭亡,东汉统一中国。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