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5
次編輯
變更
龍瑛宗
,無編輯摘要
| website = [http://long-yingzong.org.tw 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
}}
'''龍瑛宗'''({{bd|1911年|8月25日|1999年|9月26日}}),本名'''劉榮宗''',祖籍廣東省饒平,是一位生於[[新竹廳|新竹]][[北埔鄉|北埔]]的[[客家人|客家裔]]臺灣作家。
== 生涯概略 ==
1918年至彭家祠受啟蒙,但隨後私塾遭日警關閉。1919年進入北埔公學校就讀,1927年自北埔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同年入學[[台北市私立開南高級商工職業學校|臺灣商工學校]],1930年4月畢業,在日籍主事佐藤龜次郎的推薦下,以優異的成績進入臺灣銀行臺北總行,並調往南投支行,1934年調至臺北。1936年與[[李耐]]結婚。
1934年,調回 [[ 臺灣銀行 ]] 臺北總行。由於任職圖書館的友人[[劉金狗]]幫忙,得以借閱大量的世界文學名著。
1937年,憑著師承兩位在臺日籍作家的啟蒙與自學的努力,發表以[[日文]]寫作的處女作-《{{lang|ja|パパイヤのある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前進中央文壇,獲得日本知名文藝雜誌《[[改造]]》的年度小說佳作獎,是為類似獎項得主中少見的殖民地作家。
1947至56年,也就是其文學生涯的第二個十年,因經濟與政治因素,主要作品只有未刊稿短篇〈故園秋色〉一篇。
1964年,《[[台灣文藝|臺灣文藝]]》創刊, [[ 吳濁流 ]] 任社長並邀請他擔任編輯委員,同時,鍾肇政協助小說部分編輯。同年十月,其〈美麗島·臺灣〉刊於《[[今日之中國]]》第二卷第十期。
1965年,受聘為「今日之中國社」編輯委員會主筆,並負責譯介臺灣小說;他在《今日之中國》向海外介紹並刊載[[文心]]、[[鍾理和]]、[[廖清秀]]、[[鍾肇政]]、[[陳火泉]]、[[林海音]]等人作品。
=== 收錄 ===
*龍瑛宗的日文新詩〈夜與晨之歌〉、〈花蓮港回想〉,戰後由臺灣詩人[[陳千武]]翻譯成中文,之後被收錄在陳明臺主編的《 [[ 陳千武 ]] 譯詩選集》裡。<ref>陳明台主編,《[[陳千武]]譯詩選集》,台中市文化局,2003年8月初版。</ref>
*龍瑛宗的日文詩作〈在南方的夜晚〉、〈印度之歌〉,戰後被人翻譯成中文,之後收錄在[[林瑞明]]主編《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ref>[[林瑞明]]主編,《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台北市:玉山社,2005年。</ref>
{{reflist}}
*周芬伶,《龍瑛宗傳》,印刻出版
* [[ 吳密察 ]] ,《臺灣史小事典》,遠流出版
*龍瑛宗作,張恒豪編,《臺灣作家全集.短篇小說卷,日據時代;9(龍瑛宗集)》,前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