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谭元寿

移除 2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谭元寿</big>'''(京剧演员)
[[File:谭元寿.jpg|缩略图|谭元寿[http://a0.att.hudong.com/52/16/01300000222260121942168860404.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normal&z=1&i=0&cmg=e584c932c39d97c485faf712edf362e0&q=%E8%B0%AD%E5%85%83%E5%AF%BF&correct=%E8%B0%AD%E5%85%83%E5%AF%BF&cmsid=bf638c6c43ecfb62efcf529bf865bf55&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3&dataindex=6&id=68cda5de5c78d4a4567eb46f040164ee&currsn=0&jdx=6&fsn=60&adsimgsn=0 原图地址]]]
==简介==
  谭元寿,男,汉族,出生于1928年,[[北京]]人,祖籍[[武汉]]江夏。[[京剧]]武生、老生,民盟盟员。
   谭元寿,男,汉族,出生于1928年,[[北京]]人,祖籍[[武汉]]江夏。[[京剧]]武生、老生,民盟盟员。 著名京剧武生、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五代嫡传人 ,著名京剧大师[[谭富英]]的长子,[[谭小培]]之孙,[[谭鑫培]]的曾孙,曾祖父谭鑫培为京剧老生谭派创始人。谭元寿是当今谭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传统京剧代表作品有《沙家浜》、《红鬃烈马》、《定军山》、《南阳关》《定军山》、《桑园寄子》、《问樵闹府》等,其在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饰演的郭建光这一角色被全国广大观众所熟知。<ref>[http://history.xikao.com/person/%E8%B0%AD%E5%85%83%E5%AF%BF 梨园百年琐记- 人物:谭元寿]</ref>
==人物简历==
   谭元寿,1928年生人,京剧武生、老生。出生于北京,祖籍武汉江夏,谭富英的长子。出身梨园世家,曾祖父谭鑫培为京剧老生谭派创始人,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均继承谭派。谭元寿是当今谭门的代表人物。谭派英秀堂掌门人    1990 。1990 年参演春晚京剧清唱京剧《定军山》    2013 。2013 年6月8日,谭元寿、连丽如等60位非遗传承人获得“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在颁奖仪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等共同为获奖传承人颁发奖杯和获奖证书。
==人物履历==
[[File:谭元寿4.jpg|缩略图|谭元寿京剧剧照[http://image2.sina.com.cn/ent/h/2006-10-24/ca546b416f4ef9ccd750280c83cd9e62.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normal&z=1&i=0&cmg=e584c932c39d97c485faf712edf362e0&q=%E8%B0%AD%E5%85%83%E5%AF%BF&correct=%E8%B0%AD%E5%85%83%E5%AF%BF&cmsid=bf638c6c43ecfb62efcf529bf865bf55&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53&id=0305293928e3f9280822c4413956a5d8&currsn=0&jdx=53&fsn=60&adsimgsn=0 原图地址]]]
  1938年谭元寿入富连成科班元字科,从雷喜福、王喜秀、张连福、刘盛通、宋继亭等学老生;师从王连平、沈富贵、茹富兰、钱富川等学武生,受到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1945 1938 结束 谭元寿入富连成 科班 生活 元字科 曾为荀慧 从雷喜福、王喜秀、张连福、刘盛通、宋继亭等学老 "挎刀" ;师从王连平 参加裘盛戎 沈富贵、茹富兰、钱富川等学武生,受到严格 班社,出科后拜李少春为师 基本功训练
  1947 1945 谭元寿和杜近芳在北京合演《红鬃烈马》 结束科班生活 获得好评 曾为荀慧生"挎刀"、参加裘盛戎的班社,出科后拜李少春为师
  1949 1947 曾自行挑班。1954年参加 谭元寿和杜近芳在 北京 京剧团 合演《红鬃烈马》,获得好评
  1984 1949年曾自行挑班。1954 受邀 参加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 北京 京剧 《定军山》团。
  1990 1984 年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再度 表演京剧《定军山》
  2006 1990 受邀 参加 春节 戏曲 联欢 晚会 再度表演京剧《定军山》
  201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 2006年参加央视春节戏曲晚 第十届荣誉委员
201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 艺术特色'''==    他嗓音高亢,功底扎实,文武兼备。他较全面地继承了谭派的艺术风格,又借鉴了余派传人李少春的表演,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京剧老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具有自己丰富的创造。
==主要作品==
   常演剧目有:《定军山》、《南阳关》、《桑园寄子》、《问樵闹府》、《打金砖》、《战太平》、《秦琼卖马》等。
  1964 1964 年在现代戏《沙家浜》中饰郭建光,颇有创造。
==幕后故事==
   几乎所有4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沙家浜》。尽管距离这部戏最红火的年代,已过去40多年,但很多人仍对男主人公指导员郭建光记忆犹新,尤其是他的扮演者、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 年近八十出演《定军山》
  年近八十出演《定军山》
[[File:谭元寿3.jpg|缩略图|谭元寿京剧照[http://i2.sinaimg.cn/ent/j/2009-01-07/U2223P28T3D2332270F329DT20090107160731.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normal&z=1&i=0&cmg=e584c932c39d97c485faf712edf362e0&q=%E8%B0%AD%E5%85%83%E5%AF%BF&correct=%E8%B0%AD%E5%85%83%E5%AF%BF&cmsid=bf638c6c43ecfb62efcf529bf865bf55&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51&id=64fd4b1ecc72dc4eff885621107e53e1&currsn=0&jdx=51&fsn=60&adsimgsn=0 原图地址]]]
  谭元寿所演的电影是《定军山》。100年前,他的曾祖父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只有5分钟的拷贝,后来在一场大火中化作灰烬,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张谭鑫培的剧照。
  100 谭元寿所演的电影是《定军山》。100年前,他的曾祖父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只有5分钟的拷贝,后来在一场大火中化作灰烬,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张谭鑫培的剧照。 100 年后,作为向中国电影百年献礼的影片,新版《定军山》诞生了。谭元寿说:"当年曾祖谭鑫培60岁演《定军山》,我现在年近八十,这么大岁数演电影,完全出于一种敬意。我没有听长辈们说过曾祖当年拍摄《定军山》的事情,所以我的表演完全靠想象,我是用全力去表现曾祖当年风姿的。" 年龄大了,谭元寿的担子反而更重了,因为他担负着谭派传承的重担,不仅要扶持儿子还要教育孙子。为了在舞台上表演得更加逼真和完美,谭元寿曾经剃过眉毛、做过眼袋,也常常逼着儿子谭孝曾向他学习。谭元寿还是不敢到现场观看儿子的演出,多是通过观看录像带给儿子指出毛病。孙子谭正岩身高1.85米,才20多岁,正是追赶时尚的年龄,却也迷上了老生。谭元寿为其取名正岩,就是希望他能好好继承谭家唱腔,有所成就。
  年龄大了,谭元寿的担子反而更重了,因为他担负着谭派传承的重担,不仅要扶持儿子还要教育孙子。为了在舞台上表演得更加逼真和完美,谭元寿曾经剃过眉毛、做过眼袋,也常常逼着儿子谭孝曾向他学习。谭元寿还是不敢到现场观看儿子的演出,多是通过观看录像带给儿子指出毛病。孙子谭正岩身高1.85米,才20多岁,正是追赶时尚的年龄,却也迷上了老生。谭元寿为其取名正岩,就是希望他能好好继承谭家唱腔,有所成就。
[[File:谭元寿和儿孙同台.jpg|缩略图|谭元寿和儿孙同台[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2/0614/U3875P843DT20120614105937.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normal&z=1&i=0&cmg=e584c932c39d97c485faf712edf362e0&q=%E8%B0%AD%E5%85%83%E5%AF%BF&correct=%E8%B0%AD%E5%85%83%E5%AF%BF&cmsid=bf638c6c43ecfb62efcf529bf865bf55&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48&id=f85181895825d5e4d6febe3d1a912be8&currsn=0&jdx=48&fsn=60&adsimgsn=0 原图地址]]]
     谭元寿对儿子、孙子要求很严。多年以来,谭孝曾从父亲那里,也仅仅是领到了"还不错"的言语奖赏。其实,有时候"还不错"便是最大的褒奖。
'''扮演郭建光“感觉非常累”'''
   谭元寿扮演的郭建光果然很成功。当时无人能替,谭元寿一直是一个人扮演。1965年,谭元寿在上海剧院连演了40场。后来,他虽然不能再演《沙家浜》了,但作为谭派第五代掌门人,仍坚守在舞台上。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谭元寿作为京剧界老艺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戏复出不久,他便出演《黑水国》、《龙凤呈祥》和《群英会》等剧目,功力不减当年。此后,谭元寿一直是北京京剧院的主力。为了进一步传扬国粹艺术,他先后为近20部老戏录音进行了配像,为发展京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独一无二的七代梨园世家'''==
==独一无二的七代梨园世家==    谭元寿的高祖谭志道,是谭家入京剧行的第一代,"他出道时,京剧甚至还没有最终形成,当时还被称为徽调。1847年,我高祖的独生子出生在北京大栅栏地区,他就是我们谭家最著名的人--谭鑫培"。
   谭鑫培创始的谭派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艺术流派。在20世纪初期,京剧已流行全国,京剧界甚至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1905年,谭鑫培主演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那个时候,上到皇宫贵族下到市井百姓,都赞叹"国自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这个"叫天儿"就是谭鑫培。著名学者梁启超也说,"四海一人谭鑫培"。
   谭鑫培的第5个儿子谭小培,成了谭门第三代的掌旗人物。他除了继承谭派传统,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出又一个谭派响当当的人物--儿子谭富英,也就是谭元寿的父亲。
   建国后,毛主席很迷谭富英的戏。"我记得1950年,父亲等人在朝阳门内陆军医院礼堂合演《武家坡》。毛主席得到消息后特地赶来观看。我当时在后台伺候父亲,听说毛主席来了,扒开台帘一看,正赶上毛主席把烟掏出来,给了我祖父谭小培一支,他自己拿一支,然后拿上火柴,给我祖父点烟。当时周围人都特别吃惊,说从没见毛主席这样主动给人点烟。父亲唱完戏后,毛主席还说'我在延安就听到你的声音了,现在到北京亲自看到你的戏,确实唱得非常精彩'。"
  1962 1962 年,谭富英祖孙三代同时来到中南海给毛主席演唱。"我们唱完后,毛主席很风趣,管我父亲叫谭先生,管我叫小谭,管我儿子孝曾叫小小谭。那天特别荣幸,毛主席还请我们爷仨吃了饭……"说到这里,谭元寿脸上露出笑容。
   谭孝曾是谭元寿的长子,也是谭派第六代传人。而今,谭孝曾的儿子谭正岩,已成了谭派的第七代传人。在戏曲界,谭家是绝无仅有的传奇。
   现在谭元寿已基本淡出舞台,偶尔会在一些重大演出或纪念活动中表演家传老生戏。
'''《沙家浜》的前世今生'''
[[File:谭元寿2.jpg|缩略图|谭元寿《沙家浜》剧照[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5/1127/U3875P843DT20151127102202.jpg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normal&z=1&i=0&cmg=e584c932c39d97c485faf712edf362e0&q=%E8%B0%AD%E5%85%83%E5%AF%BF&correct=%E8%B0%AD%E5%85%83%E5%AF%BF&cmsid=bf638c6c43ecfb62efcf529bf865bf55&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49&id=7d62512bbc01176e96dd9848b12cfe56&currsn=0&jdx=49&fsn=60&adsimgsn=0 原图地址]]]
  《沙家浜》最初并不是样板戏,它是从沪剧逐渐演变并传唱全国的。1953年成立的上海人民沪剧团,在当时沪剧界中力量最雄厚。1959年,现代革命题材的《星星之火》演出获得成功后,剧团打算再上一部新作。后来,听说有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血染着的姓名》写得很好,剧团同志找来阅读,深深为36位新四军伤病员艰苦斗争的事迹所感动,认为是很好的题材,而且适合沪剧。剧本初稿完成,取名《碧水红旗》,后又改名《芦荡火种》。1960年11月27日,上海人民沪剧团首演《芦荡火种》,获得成功。从此,《芦荡火种》成了保留剧目,"文革"前演了370场,观众达56万人次之多。谭元寿回忆说:"刘少奇同志观看《芦荡火种》后也给予好评,这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刘少奇曾任新四军政委,他的肯定意味着这个剧目在政治上站得住。
  1964 《沙家浜》最初并不是样板戏,它是从沪剧逐渐演变并传唱全国的。1953年成立的上海人民沪剧团,在当时沪剧界中力量最雄厚。1959年,现代革命题材的《星星之火》演出获得成功后,剧团打算再上一部新作。后来,听说有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血染着的姓名》写得很好,剧团同志找来阅读,深深为36位新四军伤病员艰苦斗争的事迹所感动,认为是很好的题材,而且适合沪剧。剧本初稿完成,取名《碧水红旗》,后又改名《芦荡火种》。1960年11月27日,上海人民沪剧团首演《芦荡火种》,获得成功。从此,《芦荡火种》成了保留剧目,"文革"前演了370场,观众达56万人次之多。谭元寿回忆说:"刘少奇同志观看《芦荡火种》后也给予好评,这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刘少奇曾任新四军政委,他的肯定意味着这个剧目在政治上站得住。 1964 年初,《芦荡火种》去北京公演,被北京京剧团一眼看中,由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人执笔,改编为京剧。赵燕侠演阿庆嫂,高宝贤演郭建光。后来,演员又做了变更。阿庆嫂用A、B角,赵燕侠、刘秀荣轮流演出,郭建光则由谭元寿饰演。
   当京剧《芦荡火种》修改得比较成熟时,请毛主席观看。毛主席提了3点意见:一是鲜明地突出战士的英勇形象;二是原结尾利用胡传魁结婚,战士们化妆成鼓手、轿夫袭击,风格近乎闹剧,应该"要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打进去";三是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许多戏用地方为戏名,这出戏名字可改叫《沙家浜》。
==人物图片集==
[http://image.so.com/i?src=360pic_normal&z=1&i=0&cmg=e584c932c39d97c485faf712edf362e0&q=%E8%B0%AD%E5%85%83%E5%AF%BF 谭元寿图片]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戏曲演员]]
[[Category:中国人]]
行政員使用者查核員拒收員巡檢員管理員、water、waterc、waterh、waterm、waterp、waters、watert、waterv、waterw、waterz
10,3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