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城隍庙

移除 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不仅每逢正月元宵、城隍寿诞、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这些大日子,官府衙门要循例举行官方祭祀,同时或他时举行的民间庙会活动更是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城隍庙是慈善会,常常有钱米医药、被服棺木施舍;城隍庙是山寨法院,要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城隍庙是大剧院,演绎忠臣孝子、节妇烈女的悲欢离合,娱乐民众,教化群氓;城隍庙还是穷人的最后避难所,无家可归的落难者,可以侥幸讨得一餐,求得一宿;城隍庙也像教堂,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官场里的荣辱沉浮,生意上的盈亏赔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庇佑和安慰;不仅新官上任要到城隍爷面前宣誓就职,甚至,就连刑场监斩官,行刑结束后,也一定要绕道城隍庙烧炷香,让城隍爷拿下可能跟在身后的冤魂……城隍庙曾经是城市的先人们在生活中和精神上都无法绕开的地方。城隍庙作为民间信仰的城隍崇拜,都是伴随着城市产生的。没有城市就没有城隍。
# # “城”,本义就是土筑的高墙,高墙之外,再挖深沟,有水者为“池”,无水的壕沟便是“隍”。城与隍,构成了冷兵器时代官府与“市民”最安全的保护屏障。因此,远在[[孔夫子]]时代,每逢除夕,人们都要极隆重地“腊祭八神”,八神中的第七神水庸,即城隍。因为水即隍,庸即城。广州人口语中形容一个人走狗屎运有“水鬼升城隍”之说,殊不知城隍原本即是水鬼。# # 城隍文化第一人,最早有史籍记载的城隍庙在安徽芜湖,为三国时孙权所建,距今已悠悠1770年矣。隋唐宋元,城隍崇拜相当普遍,《太平广记》就有吴地“每州县必有城隍神”的说法,也有关于广州城隍的记载。不仅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都留下祭祀城隍的诗文,宋元话本、水浒英雄传里更是诸多场景都在城隍庙里外上演。不过,若说到对城隍文化的贡献,上下古今第一人,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 # 朱皇帝杀进南京,屁股下的龙椅尚未坐热,便于当年(洪武元年)及次年下诏大封天下城隍。他一改过去各地城隍名目不清,权限不明、等级不严的混乱状况,很英明地将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封到各地做城隍老爷,严格规定了城隍的都、府、州、县的四级制,并下令各地城隍庙统统不得杂祀其他神灵。他不顾战后千疮百孔的局面,执意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宏大,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相当,还按级别配制衣冠旗号,全国各地一千多座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位于今天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的广州城隍庙,就是这股“城隍风”的产物,始建于洪武三年(1370年)。# # 对于朱元璋为何如此热衷于加封城隍,许多人的解释是朱皇帝是个苦出身,生于土地庙中,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爷便格外敬重一些。这个说法很可疑,甚至有点搞笑,因为太草根。就如同把朱元璋竭力推崇朱熹的道学理论归因于“大家都姓朱”一样,未免过于高估了这个草莽英雄的小资情调,而大大低估了一个开国之君的政治智慧。其实,皇上本人将他与城隍爷的关系在与大臣宋濂的对话里说得明明白白:“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这才是一个政治家的真正心思。从此,“使人知畏,使人有所畏,使人不敢妄为”的官方意识形态,毫无悬念地渗透到原本只是民间信仰的城隍爷的神像中,形成城隍文化最核心也最精彩的部分。# # 断喝声里的文化回音,从单纯的一州一县的地方守护神,逐渐演化为护国安民、惩恶扬善并管领阴间亡魂的举国崇奉的神系,城隍爷的地位变了,待遇变了,但为民做主、剪凶除恶的脾气没变。各地城隍庙中高悬的匾额及楹联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活脱脱的清官贤臣写照,谁人见了能不心生钦敬?实际上,各地城隍也的确都是由令人敬仰的英雄好汉、正人君子充任的,如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泉州城隍韩琦,绍兴城隍庞玉,北京城隍杨椒山,福州城隍周苛,郑州城隍纪信,上海城隍秦裕伯,桂林城隍苏缄……都是赫赫有名的一代贤臣良将。
城隍庙的大殿中,拜谒的是三位城隍爷,分别是南汉国建立者[[刘䶮]]以及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杨继盛]],保佑一方平安。主殿中挂有一幅面积达240多平方米的漆壁画《开天辟地·神仙卷》,画中共绘了132位神仙,包括盘古、女娲、观音、玉皇大帝、四海龙王等,非常罕见。老人们习惯说,先有城隍庙,后有广州城。对比上海城隍庙,广州人对城隍庙的印象已经日益稀薄。在历史上,它却是岭南最大的城隍庙,与北京城隍庙“平级”,并称为“都城隍”,而当时的上海城隍庙只是区区县级。当年广州城隍庙有3个“城隍爷”,被民间尊称为“刘皇”的南汉国刘龑漆塑像高达3.2米,是广州城隍庙的主神;位于刘皇左右两尊城隍爷分别是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杨椒山。几番兴衰。中山四路与文德路的交叉口,昔日这座青砖绿瓦的老建筑已修缮一新,门前的石牌坊巍然屹立,大门上方“都城隍庙”四个鎏金熠熠生辉,由广州著名书画家陈永锵挥笔写就。掩映的门缝内,每一寸檐梁、柱石、雕塑透露出斑驳的古意。这座据称有640年历史的城隍庙,被荒废将近百年后在多方努力下终于修缮一新。神像金光闪闪 用金箔15万张,本次城隍庙的修复,采用的工艺囊括了岭南建筑主要的经典手法,包括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二塑(灰塑、陶塑)一彩(壁画),聚齐了岭南建筑诸元素。进入修复后的城隍庙,庙里供奉的神像金光闪闪,而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大殿里用铂金镶嵌的漆壁画。该画长29米、高8.3米,绘有132位神仙,使用金箔15万张,每张金箔是4厘米×4厘米,由4位广州知名画家和30多名广州美术学院学生历时半年绘制而成,未来将申报[[吉尼斯]]漆壁画纪录。
4,01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