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腦皮質

增加 4,90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顳葉腦位於兩耳附近的位置,主要提供聽覺與嗅覺上的分辨能力,還有提供新資訊的整理能力。右顳葉腦主要在負責視覺化的記憶能力,例如對圖片與臉型的記憶;左顳葉腦則負責語言上的記憶能力,例如單字與名字的記憶。
**額葉〈frontal lobe〉是所有大腦功能的總統合:思考、概念的形成、計畫的執行,另外也在有意識的情緒上扮演重要角色。
***額葉腦主要負責計畫、組織、問題解決、選擇性注意力、人格以及一些有關行為與情緒的高階認知功能。額葉腦又可分為前額葉腦與後額葉腦:前額葉腦負責高階認知功能與人格的判斷力,後額葉腦包含了動力與前動力兩區域,動力是腦神經產生動作的地方,而前動力則是負責修正動作的地方。<ref name="痞客邦">{{cite web |url= https://ying016.pixnet.net/blog/post/26658947 | title= 大腦皮質功能 | language=zh | date=2010-04-28 | publisher=EagleVision Times 痞客邦 | author=邦邦 | accessdate=20192020-04-16}}</ref>==活化你大腦的方法==*40歲以後如何保持腦部敏銳, 生活模式(lifestyle)是近年來許多腦神經、認知心理及營養專家提倡的健腦、養腦的新觀念,包括定時適當的營養、持續的腦刺激,運動及壓力控制減輕腦負擔。*「健康的生活模式能擴展生理功能,」腦科醫師庫恩指出:**1.學習讓腦更活躍: 腦可以訓練,學習能使我們的腦細胞更活躍健康。***就像身體需要運動,腦也需要運動,學習就是腦的體能活動; 閱讀、下棋、打橋牌、玩拼圖、猜字謎、上課學樂器、語言等,都是專家經常推薦的增進腦力活動。***學習的內容必須是新的才能引起感官注意,唯有如此大腦才有足夠的壓力刺激腦部活動。熟悉的事物對大腦不會產生應有的刺激。***學習原來自己不會、又能引起個人興趣的事物效果最佳。已故財政部長費驊的夫人費張心漪女士,在銀髮之年學習新語言、練起國際標準舞,還把學習和旅遊結合,四周的同學都比她年輕許多,和年輕人一起做有趣的事,其實也給她注入更多不一樣的刺激。**2.變化作息輕鬆做「腦部有氧」:可以輕鬆的稍稍改變生活作息達到刺激大腦的目的。***從腦的健康生活觀點倡導「腦部有氧運動」(neurobic),鼓勵大家多運用嗅覺、觸覺、味覺,減少對視覺及聽覺的依賴,刺激腦部建立新的訊息傳導網路來增加心智的靈敏度。***卡茲與曼寧建議打破每天吃飯、工作、購物、休閒等日常規律,例如改變生活習慣,慣用右手的人可以試著改用左手刷牙,使大腦皮質中控制處理訊息的網路擴充;或者可以將時鐘或桌曆倒置,讓左腦語言區無法立刻辨認出眼見的物體,而迫使右腦主管空間的區域介入解讀「新東西」,給腦子上緊發條,啟動起來。***開車的人偶爾即興駕駛,可以讓自己經由隨意開發的新路線訓練認識環境、找尋方向,使腦部清醒,要是有人同行還能從彼此討論中增加神經刺激。***學習時專心能加強記憶,「不要一心二用,一次不要做太多事情,」神經內科教授朱迺欣強調,而保持年輕的心,常和年輕人在一起,也能延緩老化。**3.適當的飲食:「營養」是主宰腦健康的主要因素,適當飲食能使腦和免疫系統達到平衡,不受自由基侵害,避免神經系統疾病。***首先要避免暴飲暴食,食物內容豐富多樣,不要吃精緻、化學處理過的食物。***要吃低脂食物,每天脂肪攝取量不超過總熱量的25%,吃低脂優酪乳、儘量攝取植物性蛋白質。***膽固醇應限制在300毫克內,避免吃甜食,也不要食用已處理的包裝食物,以免吃進氧化的油脂、防腐劑或高量飽和脂肪和糖。要儘可能做到每天攝取5種不同蔬果,以保持生理的清醒,章樂綺建議。**4.適度運動:許多腦神經專家都認為適度運動對保養腦有益。運動可以促進血液流量,並且促使腦部微血管適度增生,而增加腦部組織氧氣和養分攝取。***「常運動的人通常心智靈敏,身體健康且外貌較佳,」《成功的老年》作者之一,也是密西根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的坎恩說。***夏威夷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五十鈴養生抗老的策略之一,就是規律地慢跑、游泳、做重力訓練。**5.壓力控制:長期的壓力會使腦部釋出自由基及壓力荷爾蒙等有害腦細胞的物質,並且對學習和記憶的殺傷力特別大。***《長壽策略》的作者侯尼及瑞司塔克醫師建議大家以壓力管理來保持心智清晰。讓生活簡單,學習「放下」,正面思考、控制情緒都可以幫助我們對抗壓力,專注而客觀。**6.正面的社交生活:「走出去就像是大腦的運動一樣重要,」神經生理學教授卡茲說。***社會參與和社交滿意度高可以預防失智。他們分析發現,單身、獨居是導致失智的危險因素,缺乏社交的老人得失智症的機率較社交活躍的老人高60%。***不論是參加藝文活動、與人討論或約會,都能「經由互動、相互接觸、親近、建立友誼與歸屬關係,刺激腦部各個功能區域活動,」心理治療師瑞特解釋。***71歲高齡的夏威夷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五十鈴,仍然持續不斷與各種年齡層有趣的人交往,他用電話和電子郵件與外界保持聯絡,同時也給自己時間獨處沈澱。。<ref name="康健雜誌">{{cite web |url=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4959 | title= 6方法,拯救「腦初老」Vision 2025 | language=zh | date=2000-12-01| publisher=康健雜誌 | author=胡蔓莉 | accessdate=2020-04-2216}}</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