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夏商周

增加 2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夏商周''',是即中国 [[ 夏朝 ]] [[ 商朝 ]] [[ 周朝 ]] 三个朝代的简称。首都为安邑、斟鄩、商丘、安阳、镐京、雒邑,主城为帝丘、阳城、西亳、朝歌、临淄、郢。
==夏朝==
 
===鲧禹治水===
====鲧治水====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是鲧。《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被称为“崇伯鲧”。之后禹继承了鲧,为“崇伯 禹”。这表明夏族早期活动于 [[ 崇山 ]] 附近。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 [[ ]] 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治水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不善于团结族人及其他部落。《尚书·尧典》记载, [[ ]] 最初认为鲧方命圮族、毁败善类而反对鲧领导治水,说明鲧在领导治水时,有不少部落对他不满。《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中又提到“鲧障洪水”,说明鲧治水的方法主要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或许这亦是鲧治水九年失败的原因之一。鲧治水失败后,被殛死于东方黄海海滨的 [[ 羽山 ]] ====大禹治水==== [[ ]] 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舜任命,继任治水的工作。禹改进其父的治水方法,疏导河流,团结各部落的族人,终于将洪水治平。《史记· [[ 夏本纪 ]] 》记载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后世传颂,治水过程可能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孟子·滕文公》提到了禹的治水方法:“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禹亦倡导农业,强调“躬耕而有天下。”《韩非子·五蠹》赞禹“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商朝==
===盘庚迁殷===
[[ 盘庚 ]] 在卜辞中作“般庚”。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在 [[ 商汤 ]] 时,曾建都于郑亳(地点尚存争议),到盘庚在位时,约在前1300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并固定下来,从此商朝也称殷朝。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后,商四出讨伐,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商朝达到全盛时期。 
===武王伐纣===
武丁死后,商朝逐渐衰落。商代最后一个王帝辛(商纣王)对开发中国东南,对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很大促进;但由于连年发动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琼宫瑶台,大大耗费社会的人力与资财,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周武王联合羌、髳、卢等部落,共同伐纣,一直打到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们不愿为荒淫无度的纣王卖命,纷纷倒戈,牧野之战后,纣王自焚,商朝从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武丁死后,商朝逐渐衰落。商代最后一个王帝辛(商纣王)对开发中国[[东南]],对[[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很大促进;但由于连年发动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琼宫瑶台,大大耗费社会的人力与资财,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周武王联合羌、髳、卢等部落,共同伐纣,一直打到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们不愿为荒淫无度的纣王卖命,纷纷倒戈,牧野之战后,纣王自焚,商朝从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 西周年表==
[[周 武王 ]] 公元前1046年-- —— 前1043年 在位4年
[[周 成王 ]] 前1042年-- —— 前1021年 在位22年
[[周 康王 ]] 前1020年-- —— 前996年 在位25年
[[周 昭王 ]] 前995年-- —— 前977年 在位19年
[[周 穆王 ]] 前976年-- —— 前922年 在位55年
[[周 共王 ]] 前922年-- —— 前900年 在位23年(共王当年改元)
[[周 懿王 ]] 前899年-- —— 前892年 在位8年
[[周 孝王 ]] 前892年-- —— 前886年 在位6年
[[周 夷王 ]] 前885年-- —— 前878年 在位8年
[[周 厉王 ]] 前877年-- —— 前841年 在位37年
共和 前841年-- —— 前828年 在位14年(共和当年改元)
[[周 宣王 ]] 前827年-- —— 前782年 在位46年
[[周 幽王 ]] 前781年-- —— 前771年 在位11年
714,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