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米格-23

增加 36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米高扬-古列维奇飞机设计局(今米格-莫斯科飞机科研生产联合体)接到任务,要求[[设计]]一种新型多用途战斗机。该项目的总[[设计师]]是阿尔乔姆·伊·米高扬与R·A·别利亚科夫。主任设计师是A·A·安德烈耶夫、V·A·拉夫罗夫与G·A·谢多夫。米格-23是阿尔乔姆·伊·米高扬生前的最后一件设计作品。
1967年6月10日,编号231的米格-23原型机(设计局编号23-11)首机开始试飞 <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137752347_16dd6ab1b02700o63o.html?from=mil 红色帝国的开路先锋,冷战中的米格-23战斗机,曾被美军严密关注],新浪网,2019-12-08</ref> ,在米高扬设计局首席试飞员A·V·费多托夫的驾驶下进行了16°后掠翼的实验。同年7月9日的试飞中,米格-23成功实验了后掠翼的三种倾斜角度。在后来的试飞中,米格-23成功在机翼后掠72°时达到1.2马赫。在试飞过程中米高扬重新设计了米格-23的[[机翼]],增大了翼面积。
1968年11月6日,在97次试飞后,米高扬签发了试飞总结报告。至此米格-23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
==生产==
1968年,米格-23开始由莫斯科劳动旗帜工厂(今米格-莫斯科飞机科研生产联合体)与伊尔库茨克工厂(今[[伊尔库茨克]]飞机科研联合体)批量生产。1969年装备苏联空军歼击-轰炸航空兵。米格-23于1984年停产。米格-23总共生产了6000多架 <ref>[https://www.sohu.com/a/198914150_827556 一种可变后掠翼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生产超过6000架 ],搜狐,2017-10-22 </ref> ,其中莫斯科劳动旗帜工厂生产了4278架,为[[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第三代战斗机(按照俄罗斯标准)。
[[印度]],购买了米格-23与米格-27的生产许可证,可在本国工厂自行组装。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249,0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