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施郊颦

增加 4,065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东施郊颦</big> ''' |- | File:Cf1b9d16fdfaaf51c4a6ff93825494eef01f7a50…”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东施郊颦</big> '''
|-
| [[File:Cf1b9d16fdfaaf51c4a6ff93825494eef01f7a50.jpg|缩略图|居中|[https://gss0.baidu.com/7P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wh%3D600%2C800/sign=e1f09f238994a4c20a76ef2d3ec437ed/cf1b9d16fdfaaf51c4a6ff93825494eef01f7a50.jpg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73201137718774179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dōng shī xiào pín</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邯郸学步]]

'''反义词''' :[[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出 处''' :《庄子·天运》

'''体 裁''' :[[成语]]

'''释 义''' :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
'''东施效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ōng shī xiào pín,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出自《庄子·天运》。
==成语出处==
===出自===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相关人物==
东施,传说为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的邻居,见于成语“东施效颦”,最早出自《[[庄子·天运]]》。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词语辨析==
字词解释
效:仿效,模仿。

颦:皱眉头。

东施:越国的丑女。

西施:越国的美女。生卒年不详。姓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诸暨)人。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 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有传说“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宫廷经商。

美之:认为她的样子很美,以之为美。

美,动词,以……为美。

归:返回,回去。

去:躲开,避开。

其里:同一个村里;同一个乡里。

里:乡里,这里指家门口

之:(之在这里意思众多。)1.贫人见之:可代指东施的样子。2.其里之:的。3.见而美之:(代指)她。(西施皱眉、捂胸的样子)。4.之所以美:......的原因。

坚:紧紧的。

挈: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处是带领的意思。

妻子:妻子和子女。

彼:她,代指丑妇(东施)。

病:毛病,生病。

病心:病于心,心口痛。

===阐明道理===
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弄的适得其反。

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

爱美之心人人有,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

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示例===
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带有贬义]]。

==近义词==
[[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画虎不成反类犬。

==反义词==
[[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择善而从]]

==视频==
{{#ev:youku|XNDM5MjM1MzI4|640|center|东施效颦 成语故事|frame}}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61,2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