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严修

增加 48 位元組, 4 年前
人物历程
严范孙幼年受传统教育,饱读经籍。
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后入清 [[ 翰林院 ]] 任职。做过 [[ 清朝 ]] 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贵州学政、学部 [[ 侍郎 ]] ,掌管全国的教育。但他不同于一般封建官吏,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 [[ 光绪 ]] 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
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严范孙的重大贡献是筹设南开学校。
1918年与张伯苓同赴美考察大学教育。
[[File:U704P6T12D1706608F44DT20050806232253.jpg|缩略图|400px|严修与张伯苓]]
1919年二人又共同创办南开大学,为了建立一所高水准的南开大学,严范孙亲自去 [[ 美国 ]] 考察教育,1918年末回国后,他即奔走各地筹集办学经费,他还率先垂范为南开大学捐款、捐地、捐赠图书。
1919年严范孙捐赠购书款2千美元及中文图书共30余种数百册,1922年捐赠土地近6亩,1924年又捐图书典籍数十种,为南开大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此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到1928年,独具特色的南开系列学校(小学、中学、女中、大学)终于全部建成。 慧眼识英才,周恩来是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生。在校时,组织社团,主编刊物,演出话剧,参加文化知识和课外比赛,品学兼优,深得严范孙赞赏和师生好评。从南开中学开始,严范孙与 [[ 周恩来 ]] 就有很多往来。中学二年级时,周恩来就曾到严宅请为他主编的《敬业》杂志题写封面。三年级时,学校举行全校性作文比赛,260余人参赛,试卷姓名密封,严范孙亲自参加评定,结果选定周恩来为全校第1名,并亲自为周恩来所在班级书写:“含咀英华”的奖旗。并称[[周恩来]]有宰相之才。周恩来毕业后去 [[ 日本 ]] 求学。<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dab8dbad83efb3e?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严修张伯苓眼中的周恩来:南开最好的学生,有宰相之相],快资讯,2019-02-27</ref>
1918年春严范孙赴美国考察教育,在日本稍事停留。周恩来闻知即去拜望。南开大学成立后,经严范孙、张伯苓批准周恩来免试入南开大学文科。开学前4天,严特在私宅设宴欢迎周恩来,并请[[黄郛]]、[[范源濂]]、张伯苓及直隶教育厅厅长等知名人士共席,可见严范孙对周的器重。五四运动期间,周恩来成为天津学生运动领导人,被天津反动当局逮捕。出狱后,严范孙即与张伯苓商议,以他在南开所设“严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他还给驻 [[ 英国 ]] 公使顾维钧写信,介绍周恩来去英留学。周到 [[ 欧洲 ]] 后,一直与严书信往还,保持着密切联系。严为资助周恩来,特在严家帐目上为周恩来立了户头。除第一年的用款是用支票交周携走外,以后三年,均让人汇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周恩来在[[欧洲]]参加 [[ 共产党 ]] 后,有人曾劝严范孙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周恩来对此感念不忘。
1950年张伯苓由 [[ 重庆 ]] 返抵 [[ 北京 ]] ,周恩来在西花厅宴请,张带去严范孙照片,周恩来动情地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老先生说,不要帮助周恩来了,他参加了共产党。老先生说‘人各有志’,这话是颇有见识的。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很感激。”
1929年3月14日“南开校父”严范孙在天津病逝,享年69岁。遍及全世界各地的南开校友捐款,在南开中学建“范孙楼”,并塑造了铜像。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