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立宪 (《读库》主编)

增加 1,195 位元組, 4 年前
社会评价
== 社会评价 ==
张立宪文风平朴风趣,为人勤慎,做事踏实,其摁住美编表达欲望的装帧理念,在国内图书界独树一帜,使得那些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美术作风靠边站,可谓别出心裁。其所经营的《读库》所刊发的文章,被不少读者认为是“有趣、有料、有种”的“三有”标准,而他在博客上刊登的出书信息,以及他人对于《读库》的评论,有效形成了编者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ref>[http://news.sina.com.cn/c/2015-12-31/doc-ifxncyar6084049.shtml 张立宪:读库十年,赚到的不是钱,是空间]</ref>
2008年4月当选“思想推动中国——联想ThinkPad 中国思想力人物评选”的十位中国思想力人物之一。
2009年再版其《记忆碎片》更名为《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曾出演电影《神探亨特张》备受好评!
[[File:260755fb703f4986af53f7de9e7c2bf9.jpg|thumb|400px|left|[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20/260755fb703f4986af53f7de9e7c2bf9.jpe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283205336_117347 图片来自搜狐网]]]
一位从未演过电影的编辑,却出演了一部电影的男主角,而且,在不久前的上海电影节上还险些获得了影帝,这绝对够得上“非主流人物”。此次的“非主流人物”就是《神探亨特张》的男主角张立宪,一个很好玩的文化人,一个用饭局交了众多朋友的出版人。
张立宪之所以大胆出演男主角,原因之一是对导演高群书的信任。他认为高群书非常有经验,知道怎么调教非职业演员,也知道怎么保护非职业演员。一开始只是拍一些空镜、过场戏,让张立宪这帮饭局人士熟悉摄影机,熟悉剧组的拍摄环境。之后,也尽量不让摄影机打扰他们表演。在开导张立宪上,高群书也很有办法,需要一个愤怒的眼神时,高群书就说:“老六,你就像看到一个欠你稿子三个月的作者一样生气就行。”
[[File:8lbS-fxneeks9433593.jpg|thumb|400px|right|[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51231/8lbS-fxneeks9433593.jpg 原图连接][http://news.sina.com.cn/c/2015-12-31/doc-ifxncyar6084049.shtml 图片来自新浪网]]]
张立宪说,太深、太刻意的表演我做不了,比如,最多的一场戏拍了20遍,但效果不好最终也没用。我与高群书达成的默契是节制、克制、理智,不夸张,不过火。而张立宪看到的原型人物张慧领也是如此,张立宪说,他一点都不像警察,就是一个尽职的、尽本分的中年人,这点也与我编书是一样的。
《神探亨特张》与早年我们看过的《神探亨特》截然不同,它没那么英雄、没那么偶像,也没那么多大案、命案。在电影中,张立宪饰演的神探,平凡、琐碎、无聊,抓的都是些小偷、小贼、小骗子,够刑拘的都少。不少人就是碰瓷、江湖算命骗财、小偷、换假币的。这些人大多没有生活技艺,因贫穷而犯罪,而犯罪之后注定会让他们更无法融入社会,很可能继续从事非法、违法的一些灰色营生,结果却是坑害平常百姓,加剧社会动荡。在电影中,张立宪有一段面对电视采访的读白,谈的是负能量。的确,在这种平凡、琐碎、全是负能量的工作环境中,神探的生活很难像亨特、麦考尔那样英雄气、明星气。基层民警的状态与基层社会的状态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真实的再现,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
张立宪最有趣的,是在《神探亨特张》中除了担任男主角外,还出任了一个职务,那就是本片的字幕校对。他认为,这才是他的本行、专业。
[[File:Img253415373.jpg|thumb|400px|right|[http://photocdn.sohu.com/20071122/Img253415373.jpg 原图连接][http://news.sohu.com/20071122/n253415364.shtml 图片来自搜狐网]]]
张立宪觉得,拍这部电影就是一次对朋友的承诺,而他也不认为这是一部非常类型化的电影。尽管,在上海电影节上,不少评委都希望能让张立宪成为影帝,但结果却是高群书成了最佳导演。从常理上也说得通,高群书已经在上海电影节上捧出了一位非职业演员影帝,不太可能照原样再来一次。
没得影帝,张立宪觉得没什么,因为,他自己也不想再在这个领域发展。“这是第一个也绝对是最后一个角色。”张立宪的态度很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张立宪说,我还是喜欢当编辑,出书的快乐是许多人所无法体会的。而电影太复杂,也太嘈杂,无法控制。<ref>[https://www.sohu.com/a/161892352_201816 专访 | 张立宪:做书就做出该有的样子]</ref>
从2006年起,张立宪开始编辑出版《读库》,这也延续了《大话西游》、《之乎者也罗大佑》的文化风格。此外,重编了民国时代的课本。他还推出了大开本、豪华的张火丁画册,张立宪对日后的生活有一种40岁之后的成熟,他认为,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很重要,而他的《读库》正是自己喜欢的。张立宪说:“我们应该多干一些正能量的事。”<ref>[http://news.sohu.com/20071122/n253415364.shtml 张立宪:盯住那些google不到的人物]</ref>
《神探亨特张》讲的是一位双榆树地区的反扒民警张慧领,而张立宪也是从双榆树地区开始人生的起步,因为,他所上的大学就在双榆树地区。
张立宪是石家庄人,大学是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学就有央视体育频道的主持人 [[ 张斌 ]] 。石家庄出了两位名主持人,一 [[ 窦文涛 ]] ,另一个是 [[ 刘建宏 ]] 。张立宪大学之后回了河北,但不久就回到北京。他是早期“足球之夜”的幕后人物,帮助这个节目推出杂志版的《足球之夜》。[[File:19103354592.jpg|thumb|400px|right|[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upload/2014/12/19/19103354592.jpg 原图连接][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wh/sx/20141219/120378.shtml 图片来自半月谈网]]]
2000年,张立宪开始被人关注,因为他策划出版了两本书,一部是《大话西游》,另一部是《之乎者也罗大佑》。《大话西游》这部书直接使地下流行的《大话西游》变成了一个广泛流行甚至流行到烂的文化热潮。这部《大话西游》发行了30万册,让周星驰成为文化偶像,让解构文化成为主流,甚至出现了大量的热衷背诵台词的疯狂影迷。而《之乎者也罗大佑》也第一次确立了罗大佑在内地的崇高地位。这部书上市时,刚好罗大佑第一次到上海开演唱会,罗大佑不但第一次接触了朝圣般的歌迷,也第一次看到内地的一本关于他的专著。张立宪的两本书压中了两大文化偶像,自然,张立宪也成了文化人物。之后,人们不再说他的本名,而更喜欢叫他“老六”。
waters
26,171
次編輯